即时通讯3.0时代来临 中国版Snapchat呼之欲出

2016-10-24 1740 0

以“阅后即焚”为主要特色的视频社交软件——Snapchat在过去5年异军突起,成为Facebook的有力竞争对手,估值已经达到180亿美元,这刺激了全球科技巨头和创业者。比如,Facebook旗下以图片社交为主的Instagram,对标Snapchat,刚刚上线“阅后即焚”的InstagramStories功能;Google最新推出的全新通讯应用程序——Allo,也包含了“阅后即焚”、隐私通知等功能。


在中国,“阅后即焚”类应用还没有火起来。来往、钉钉、微信等曾尝试过内置“阅后即焚”功能,手机QQ最近开通的“闪照”功能被认为是在对标Instagram Stories,陌陌7.0也被认为是在有意模仿Snapchat。


中国的创业群体也在盯着视频社交机遇。“Snapchat是2011年年底出现的产品,从那时起,国内就有很多团队开始尝试类似的创业。”琳云科技创始团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阅后即焚”还没在中国火起来,给了创业者与巨头们一起奔跑的机会,所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小型或者中型的团队,重新开始‘阅后即焚’图片视频社交的创业”。该团队开发的“阅后即焚”应用——BluBlu近日已经成功上线。


Snapchat引领即时通讯3.0时代


文本类短信息曾经是电信运营商的“利润奶牛”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ICQ、QQ,MSN等,开始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免费的短信息即时通讯,因此革了电信运营商的“命”,成就了数个互联网巨头。这就是即时通讯1.0时代。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QQ、微信等开始提供文本类短信息、图片、语音等各种服务,即时通讯工具不仅逐渐让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服务趋于消失,更进一步用语音留言取代了电信运营商的通话服务。这也就是即时通讯2.0时代。


随着“90后”“95后”走向社会,逐渐成为引领消费的主要人群,文本、语音等即时通讯服务变得失去吸引力,图片、视频社交逐渐成为主流,全球开始进入即时通讯3.0时代。倡导私密性社交,以视频、图片“阅后即焚”为主要卖点的Snapchat的崛起,是这一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即时通讯3.0时代来临 中国版Snapchat呼之欲出


彭博社的报道显示,深受美国年轻群体喜爱的Snapchat发展非常迅猛,2016年5月底的每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5亿,正式超越了Twitter,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社交应用。


Snapchat的崛起,引发Facebook的强烈警惕。Facebook为何如此不安?因为不管社交也好,即时通讯也罢,都是“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根据ComScore的统计数据,在美国18~34岁人群的社交APP应用中,虽然Facebook在会话时长上仍以1000分钟/月占据首位,远远超过近400分钟/月的Snapchat,但Snapchat在18~24岁用户群中的装机率,已经由2013年的24%增至2015年下半年的64%。


在25~34岁用户群中,Snapchat的装机率也已经由2013年的5%增至2015年的24%,并且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为了应对Snapchat的冲击,Facebook先后开发Poker、Slingshot等“阅后即焚”交友工具,此后又收购了Instagram、WhatsApp等应用,在2013年也曾经伸出橄榄枝——希望以30亿美元收购Snapchat,但被对方拒绝了。


Snapchat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模仿和跟风,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在东南亚地区风生水起的Line。这款来自日本的手机聊天工具,母公司在韩国,于2014年推出“阅后即焚”功能,首先在日韩两国受到追捧,此后在中国台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两岸三地的很多演艺明星也在很多场合秀过这款应用。


知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刘兴亮告诉记者,自从Snapchat推出开始,国内很多小型创业团队比如咔嚓、秒拍、秒信等都曾瞄准“阅后即焚”进行过创业,陌陌、YY、来往、钉钉、微信等也都推出过“阅后即焚”功能。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独立的“阅后即焚”创业项目,还是在成熟的社交软件中添加“阅后即焚”功能,在中国都没能成功。


在中国需要本土化创新


每一项美国互联网的创新,都能在中国找到影子,比如,搜索引擎领域的谷歌和百度,电子商务领域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这一惯例会在“阅后即焚”的视频社交领域中断吗?


琳云科技创始人认为,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手机等智能设备仍然只能提供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4G、Wi-Fi越来越普及,网速越来越快,加上手机等智能硬件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存储能力和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相信人类可通过智能设备获得更多信息。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阿尔伯特·梅拉宾的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在表述自己的喜好、感觉或者态度的时候,55%的信息是来自肢体语言和表情,38%是来自语音、语调,7%是来自于说话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交过程中,只看到文字、听到声音相当于遗失了55%的有效信息,因此人类需要可以传达表情、图像等元素的社交工具。


琳云科技创始人总结认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成熟社交工具中引入“阅后即焚”功能,以及此前的“阅后即焚”创业项目,都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没能取得成功,但这并不代表“阅后即焚”在中国水土不服,相反以“阅后即焚”为代表的私密社交代表了人类的天性,是一种刚需。


“小型创业团队对于市场的把握是最强、最准的,但很可能此前的创业团队做得太早,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和市场推广,能让创业的产品很快到达目标人群中去。”


该“85后”创业者表示,此前很多小型创业团队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阅后即焚”的产品原型,“这样的产品一没有颜值,二没有用户体验,三还存在很多的技术Bug,放到市场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中型创业团队有比较好的资源背景,也有充足的资金,但为什么也未能拿出成功的产品?上述“85后”创业者表示,从调研的情况看,这些产品“很难上手,学习难度较大,用户体验不好。


同时,进入用户界面以后,不知道找谁来聊天,也就是用户的引导做的不好。另外,这些团队虽然拿到充足的资金,但并没有把‘阅后即焚’作为着力点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大型团队的普遍特征在于:“必须看到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了被验证成功的产品之后,才会大打出手,全身心地投入产品研发。同时,大的团队关注‘阅后即焚’,多半是‘甜点式’的,就是在已有的即时通讯工作中加入‘阅后即焚’的模块,这注定了这些产品不可能成为年轻人的主要社交工具。”这位“85后”创业者表示。


作为最早一批照搬Snapchat模式的咔嚓,其创始人则认为:“Snapchat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阅后即焚’,但‘阅后即焚’在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玩法,因为美国人重社交、轻聊天,这导致ICQ、MSN倒掉,Facebook兴起。但中国人是重聊天、轻社交的,所以QQ和微信火了,而人人网不行了。


在‘阅后即焚’领域,除了基于图片、视频的私密性社交的核心点不能变,其他方面都应该与Snapchat反着来,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刘兴亮也认为,从视频直播等社交方式在中国市场上的火爆程度来看,即时通讯的视频化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但中国的创业者需要找到符合本土市场的突破性创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规模的45.8%。这表明了视频化的即时通讯3.0时代的巨大市场空间。


(李正豪 中国经营报记者)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面板涨价拖累公司业绩 暴风TV短期现盈利难题

    下一篇:最后一场发布会?那么是谁“杀死”了罗永浩?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