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E-bike:中国制造可否领跑新赛道

2023-02-07 1046 0
案例 | E-bike:中国制造可否领跑新赛道


当国产E-bike与国外的E-bike企业同台竞技,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要如何体现?中国品牌基因的先天优势又 如何突显?


文|哀佳 朱耘
封面 | 摄图网
ID|BMR2004


给自行车加电,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E-bike(Electric Bike)又名电助力自行车,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搭载了以传感器为 核心的动力系统,配上电机与锂电池的新式自行车,受众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外品牌包括 VanMoof、Aventon、Pedego 等。在海 外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国内越来越多的电助力自行车品牌也涌现出来,并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中国作为公认的“自行车大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带着这部分“先天优势”的基因,一部分国内的 E-bike 企业正在走向海外市场。例如,以 TENWAYS、URTOPIA 为代表的国产 E-bike 品牌 已率先走向世界。当国产 E-bike 与国外的 E-bike 企业同台竞技,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要如何体现?中国品牌基因的先天优势又如何突显?


01

造车新势力



在国内,有这样一家生产 E-bike 的企业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深圳十方运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十方”)是一家围绕电助力自行车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目前,经营一款名为“TENWAYS”的电助力 自行车。从外观上看,TENWAYS 电助力自行车接近于普通自行车,但搭载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 以人力踏板驱动为主,电力为辅,兼具美感、运动和便捷性,主要面向欧美的消费者。


企查查官网数据显示,2021 年 5 月,深圳十方正式成立。其中,深圳腾威壹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24.9%,高瓴资本、腾 讯投资、钟鼎资本、高鹄资本等知名头部 VC 也都参与了对深圳十方的早期投资。除此之外,国内有着 32 年历史的自行车龙头企业——广州市千里达实业集团 (TRINX,以下简称“千里达”)董事长梁建雄也在深圳十方的股东名单中,持股比例为 5.6%。


案例 | E-bike:中国制造可否领跑新赛道


千里达成立于 1990 年,是一家集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主要生产以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锂电自行车为代表的自行车整车产品以及自行车车架、前叉等零部件,此外,它还在俄罗斯、菲律宾、印度、美国等国家建立有合资公司和组装工厂。


梁建雄在自行车行业耕耘数十年,属于业内领军人物,从 2016 年他便将家族企业的重担传给了自己的侄子梁霄凌,也就是现在深圳十方的创始人。


梁霄凌还在千里达任总经理的时候,刚一上任就开始了 E-bike 领域的探索。例如,当时千里达与轻客合作推出智慧电单车 X1E。2017 年,千里达又陆续推出了智慧电单车 X1E 新锐版、淑女车 Sella 2.0以及折叠车 Wanna 2.0,扩展了千里达旗下智慧电单车的产品线。但由于当时国内自行车仍以代步为主,非机动车市场长期被电动车占领,E-bike 动辄 1 万 元~ 2 万元的售价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国内推广电动自行车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梁霄凌将目光投向了更有前景的欧美市场。2021 年,梁霄凌带着从千里达积累下来的做电助力自行车的经验,成立了深圳十方,开启了新一轮的创业。从某种程度上看,深圳十方出海国外的 E-bike 同样带有中国自行车企的造车经验。


记者查询 TENWAYS 官网发现,目前公司已经上线了 CGO600 和 CGO800S 两款车型,零售价分别为 1499 英镑和 1899 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 12000 元和约为 16000 元)。


同时,千里达官网显示,旗下“智慧电单车”系列中,共有 EAGGO、尚雅 SELLA、GOTTO、HARRO、极限 X1E 等几大系列,其部分系列车型与 TENWAYS 系列的车型保持了一定的相似度。同时,记者通过查询海外购物网站发现,欧美市场 E-bike 的零售价集中在 3000 美元 ~7000 美元 不等,折合人民币约 20000 元~ 50000 元不等,而 TENWAYS 的价格折合下来仅为 12000 元,单从价 格来看,TENWAYS 在海外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对于上述价格优势,零售行业专家李刚健认为,海外 E-bike 品牌的定价相对较高,因为欧洲对于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都有专门的标准,在这些标准框架下做出来的产品,成本会远高于国产同类产品。反观国内,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拥有成熟的自行车产业基础,更有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产业以及相对成熟的自行车供应链体系,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更快捷的物流体系,由此降低了中间的成本。


02

内外有别



与 TENWAYS 类似,创立于 2021 年的 URTOPIA 同样以欧美市场为主,隶属于深圳哲轮科技有限公司。诞生初期,该品牌在众筹平台 Indiegogo 获得超 300 万美元的首轮资金。2022 年 2 月,完成近千万美元的 Pre A 轮融资。


除 此 之 外,2022 年 7 月, 国 潮 电 单 车 品 牌 SURPANDA 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在艾媒咨询公司 CEO 张毅看来,“目前,国内大部分的 E-bike 厂商做的都是国外市场,可以说国外市场确实为国内 E-bike 企业提供了一次不错的发展机 会。”


至于为什么电助力自行车在国内需求不佳?张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电助力自行车售价较高,高昂的售价让无数国内消费者望而却步。通常国内购买助力车的人群,大多只是为了满足短距离的通 勤需求,节省成本才是最大的考量。而万元左右的售价在国内通常可以买到一辆很好的电动两轮车。


其次是在欧美市场使用这一产品的主要是中高端人士,需求也并非是出行,主要体现为个人爱好和运动需求,而我国国民对于自行车运动健身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从需求层面上看有所欠缺。


最后,在国外市场,电动自行车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国内目前这一需求并不明显。人们对电助力自行车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分不清楚电助力自行车和电动两轮车之间的区别,所以电助力自行车一直属于小众商品。


“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电助力自行车在国内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反响。而在接下来的很长一 段时间 E-bike 仍将在国内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 张毅说。


张毅认为,高端自行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E-bike 在国内市场将有望被打开。同时,随着中国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运动健身以及相关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个市场机会终究还是会到来。


03

同台竞技



国内 E-bike 企业走向国外,势必将面临与海外 E-bike 企业同台竞技的挑战。


根据美国第三方调查机构 PMR 的报告,预计到 2024 年,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价值将达到 244 亿美元,欧洲自行车制造商协会(CIE)、欧洲自行车产业联合会(CONEBI)以及欧洲自行车基金会(ECF)也预计,全球 E-bike 市场将在 2027 年达到 324 亿美元 规模。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下,海外 E-bike 企业竞争可谓非常激烈。


例如:2021 年 8 月,高瓴 1.28 亿美元领投了荷兰电助力自行车品牌 VanMoof 的 C 轮融资,成为当 时业界最大额度的融资,引起一时轰动。VanMoof 由 Taco Carlier 和 Ties Carlier 两兄弟于 2009 年创立,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号称是“电助力自行车中的特斯拉”;紧接着,2021 年 10 月,北美本土电动自行车品牌 Rad Power 迅速获得了 1.54 亿美元 D 轮融资,公司筹集资金总额达到 3.29 亿美元;2022 年 1 月,来自比利时的 Cowboy 也完成了 8000 万美 元的 C 轮融资。


不仅如此,豪车品牌们也盯上了电助力自行车。


近日,世界三大跑车品牌之一的保时捷发布了两款电 助力自行车,零售价分别是 9500 美元和 11750 美元。无独有偶,奥迪、兰博基尼、宝马等豪车品牌也都曾推出过电助力自行车产品。


在张毅看来,电助力自行车这种增长趋势并非偶然。随着各国相继出台绿色环保政策,以及户外运动潮的兴起,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既能减少体力消耗,又能满足更远距离出行的健康、环保的骑行方式自然会引起骑行爱好者的注意,而资本市场只是提前嗅 到了商机。


张毅提醒到,海外 E-bike 市场竞争激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E-bike 赛道入局门槛低。通常一辆 E-bike 主要由电机、电池、电控组成,外加车架、轮胎、变速器、前后减震等零部件组成。而这些核心部件,基本都可以由专业公司提供,整车品牌主只对外观设计、系统调试、APP 智能等方面做些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E-Bike的品牌企业很难从产品端建立壁垒,而当中国品牌出海国外时,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存在。


04

出海展望



在李刚健看来,强供应链是中国 E-bike 企业出 海的一大优势。如今,很多坐拥供应链优势的中国团队,正在把无数“中国制造”产品卖到海外,比如近几年很火的跨境电商平台 SHEIN 等,这也是最近几年跨境电商火爆的逻辑之一。


李刚健强调,中国 E-bike 出海欧美,必然会伴随一系列竞争和挑战。首先就是会加剧行业竞争。从目前来看,除了创业公司外,还有奔驰、保时捷以及各传统自行车巨头、户外平台型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局,可以预见,未来 E-bike 行业的竞争很快会进入白热化;其次是供应链紧缺。受制于自行车各部分配件工厂的产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应链紧缺,国外的包括电池、电机、变速器等多个零部件都已出现 了供货短缺的情况。


对此,李刚健认为,中国 E-bike 企业在出海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比如,确定自身的品 牌应用场景,是面向有休闲需求的用户还是专业运动型用户;是面向高端、中端还是低端的用户。这些品 牌前期的定位理念,都会影响后续的产品推广策略制定以及供应链的配套。如果企业全品类铺开,所有市场都涵盖,这将会对自身企业总体资源供应与配置能力带来不小的挑战。


在完成自身品牌定位后,下一步便是准备销售策略。国内的 E-bike 企业海外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自建品牌站售卖与登陆国外电商平台售卖。自建品牌站的好处是,企业可以强化自身产品的品牌属性,打造品牌形象,提升认知度,占领用户的心智。海外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更注重产品口碑和质量,所以卖家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宣传。独立站店铺要注意统一所有宣传素材(视频、图片、广告文案)的风格调性,给消费者留下一致的品牌印象。


而电商平台销售模式,其优点在于不必自己建站,可以快速上货展示,且不用考虑网站的维护与运营,极大地节省了运维成本。同时,还能够依托于平台自身的强大流量池获取用户流量。但是,采用这种模式会在产品的推广、展示上受限于平台规则。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后续的宣传推广促销等销售活动都是重中之重。两大销售模式的推广方式有着共通之处,也有因植根的商业文化土壤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的来看,在各种利好因素下,E-Bike 赛道正乘着海外市场需求的东风迅猛发展,对于国内 E-bike 企业而言,能否抓住出海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中国能否诞生全球性的 E-Bike 品牌还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


本文源自《商学院》杂志2022年11月刊

封面 | 摄图网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海尔:“生态雨林”下的无为与有为

    下一篇:股东减持、营收下滑,三只松鼠如何“解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