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副手史迪威往事:主张平行援助共产党,惹蒋介石大怒

CBC2017年期刊VOL2 2017-01-11 2940 0
第一次与史迪威“面对面”,是6月初一个细雨朦朦的午后,已经入夏的重庆,天气难得如此清凉。

罗斯福副手史迪威往事:主张平行援助共产党,惹蒋介石大怒


手中最新出版的重庆市区交通旅游图上,并没有标出博物馆的位置,还好当轻轨列车驶进佛图关站时,车厢里的广播会提醒说:如果要去参观史迪威博物馆,请在此站下车。


走出车站,是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在山城这样的路司空见惯,但四周某种说不清的特殊氛围又提醒着来访者,这里与别处不同。


1942年3月,史迪威也是沿着这条幽静的小道第一次走进那座宅院的。他是第五次来华了,此前,他一共在中国生活工作过13年:先后两度任职于驻华美国公使馆,又在驻天津的美军部队中服役,还一度被国际赈灾委员会借用,担任晋、陕两省的筑路工程师。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身为驻华武官的他马上成立了一个情报组,及时向美国政府报告战争进展。他游历过几乎半个中国,能说流利的汉语,有时用中文写日记,甚至自称“是一个中国人了”。


当时担任蒋介石常驻美国代表的宋子文(1942年10月返国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把重庆市区制高点鹅岭山脚下自己的公馆,让给了这位美国盟友派驻中国的最高将领。


但雄心勃勃的史迪威没在这座背山面江、风景如画的宅院里待多久,随即亲赴缅甸指挥中国军队作战。1942年5月,缅甸战役失败,年近60的他拒绝乘坐派来接载他撤往印度的飞机,坚持与部下一起徒步走出缅北丛林,而且经常走在部队的最前头。


此后发生的故事,对中国抗战史感兴趣的人都耳熟能详。退守印度的史迪威训练出一支勇敢善战的中国远征军,经过浴血战斗,在印缅战场上屡次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


但是,由于主张在中国战场对日军采取更加积极的进攻战略,大幅改革国民党军队的管理系统以提高战斗力,并认为应该平行援助共产党的抗日部队,令当时的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大为不悦,后者三次要求罗斯福总统将这个“傲慢”的副手调离中国,最后迫使史迪威不得不收拾行装。接到调令前,他因为战功卓著,刚刚晋升为四星上将。


临行前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给他西点军校的校友和印缅战场上的战友孙立人将军,他在信中说:“我一直坚持中国军队只要有适当的装备和训练,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比肩,我很欣慰我们已经有机会将之证实了......我希望您能够忘却我们之间以往的所有误会和冲突,把我当作您和中国的朋友。”


极有军事指挥才华与主见的孙立人,时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在训练和作战中多次与史迪威发生争吵,有一次甚至把他的美国上司关在指挥部门外足足一个下午。但宽宏大量的史迪威对孙十分欣赏,常常委以重任。


另一封信写给朱德,他对比自己年轻三岁的八路军总司令说:“对不能与您和您不断壮大的杰出部队并肩抗日深感失望。”


也许是长期戎马生涯辛苦操劳,也许是中国战场上壮志未酬而郁郁不乐,离开中国仅仅两年,史迪威因病在旧金山一家陆军医院去世。去世前一天,根据他的请求授予他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奖章,只有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才能获得。


这不禁让人想起与史迪威同时代的麦克阿瑟将军那句名言: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25年后,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乔-史迪威及其中国使命》一文中耐人寻味地评论说:“他在中美友好时代度过了他的中国生涯,当时两国人民之间有了广泛的接触,幸运的是,他没有活着看到我们变成了敌人。”


(谭洪安 中国经营报)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大宋朋友圈:代代出贤明太后,不惧“泰山”

    下一篇:支付宝2016全民账单,你贡献了多少?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