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摄像头让房企告别飞单”,明源云的“人脸生意”玩出圈了?

2020-12-12 838 0

“一颗摄像头让房企告别飞单”,明源云的“人脸生意”玩出圈了?

文:李晓光 石丹

ID:BMR2004


一颗摄像头让房企告别飞单”,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明源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909.HK,以下简称“明源云”)旗下的一项业务,售楼部通过使用明源云推出的人脸识别系统,就可以杜绝内单外挂、案场截客、外场洗客等飞单现象。


在没有告知用户的情况下收集人脸信息,在明源云这里却成为了营收来源。招股书显示,明源云在2019年就已经直接及间接服务了约4000名付费终端集团客戶,包括近3000名房地产开发商。


不过,最近这项业务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是近日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出现在网络平台中。视频配文写道: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看房


在舆论的关注下,天津、南京、杭州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禁止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禁止强制进行人脸识别。不过,在人脸识别应用日益普遍的今天,用户的脸正成为新的“通行证”。应该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呢?



戴口罩也能识别


公开资料显示,明源云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是为房地产产业链参与者提供企业级ERP解决方案及SaaS产品。在登陆港交所之前,明源云曾两度冲击A股无果。


2019年,明源云决心转向港股上市。2020年9月25日,明源云正式登陆港交所,每股发行价16.5港元,开盘暴涨56.36%,报25.8港元,市值一度高达500亿港元。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明源云收入约为6.71亿元,同比增长37.3%;经调整净利润约1.46亿元,同比增长约1.41倍。


来自SaaS产品的收入为3.34亿元,同比增幅达64.9%,占比为49.70%。具体来看,SaaS的营收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云采购、云空间、云客、云链。


其中,云客的收入最多,达2.34亿元,占比为66%。那套被售楼处用来人脸识别的系统,正是来自云客(全称为深圳明源云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深圳明源云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明源云的子公司。


在明源云官网一篇对明源云客管理层的专访里曾提到,2016年明源云客就敏锐地察觉到了AI、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并在第一时间正式立项,孵化了智慧拓客事业部、鹰眼实验室,且在当年发布了云客人脸识别1.0版本,主要用来解决售楼处常见的飞单问题。


“一颗摄像头让房企告别飞单”,明源云的“人脸生意”玩出圈了?

“一颗摄像头让房企告别飞单”,明源云的“人脸生意”玩出圈了?

图源:明源云官网


据了解,飞单是困扰房企多年的问题,房企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应对,比如在案场设置专员接待,负责登记客户信息;或者依靠专员的个人能力“人肉扫描”,来识别哪些客户是新到访客户,哪些是“老”客户,但效果普遍不佳。


对于明源云客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效果,上述高管表示楼盘案场在使用云客的人脸识别系统之后,客户进入案场就会被人脸识别摄像头抓拍,留下到访过案场的记录和证据,后来无论是客户走出去被截客或者出去主动找中介换号飞单都不行,因为客户一旦再次进入案场就会被识别出已经到访过,这样就能够有效阻止飞单。


“置业顾问在接待的时候再将客户人脸信息和电话等个人信息进行关联,如果数据足够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详细的用户画像。下次客户一进门系统就会识别出姓名,喜欢两房还是三房,家里有没有孩子等信息,方便房企精准营销。”该高管在专访里进一步提到。


在今年疫情期间,明源云又对技术进一步升级,宣称即便用户戴上口罩,也能完成人脸识别。明源云在宣传中表示,在数量级上万的干扰数据下,用戴口罩抓拍照搜索不戴口罩的抓拍照,命中率高达97%


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售楼处在没有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无权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即将于2021年1月1日实行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处理个人信息的,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奕欣说到。


针对明源云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改进措施等问题,《商学院》记者向明源云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裸奔的人脸信息


这不是第一次因为人脸信息收集而起争议。


2019年10月,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该案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郭兵的起诉状显示,在 2019年4月27日,郭兵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并一次性支付了年卡卡费 1360 元。办理该年卡时,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自 2019 年 4 月 27 日至 2020 年 4 月 26 日)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 可在该年度不限次数畅游。


然而在 10 月 17 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与郭兵进行任何协商亦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原告“园区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郭兵认为,园区升级后的年卡系统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包括原告在内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2020年11月20日,该案迎来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收集人脸识别信息,超出了必要原则要求,不具有正当性”,判决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1038元,删除郭兵提交的含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等。


“为什么去动物园,要强制识别人脸?”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不解地表示。但当下的现状是,出入小区、支付、住宿、出行……刷脸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张孝荣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用户要把越来越多的隐私告诉机器,机器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监控系统,只要有需要,就能查出任何一个人详细的行为清单,我们处于一个近乎没有隐私的时代。


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个系统的权力不被恶意使用呢?张孝荣表示,“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拷问。”


苏奕欣则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收集和使用人脸信息还是需要得到个人的同意,否则,不得为了自己的便利或商业目的而在未经得个人同意的前提下“窥探”个人信息。



人脸信息可以收集吗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行动。


据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办公室12月2日消息,《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2月1日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依条例相关规定,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被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


该条例第16条要求,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无独有偶,10月被提请审议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规定了物业服务人员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11月底,南京市住房保障与房产局就指出,为加强住房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禁止商品房销售现场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在张孝荣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在国际上恶名昭彰,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着手立法禁用限用,我国需要与国际接轨,人脸识别技术最多只能用于安防反恐等公共安全领域,其他商业领域应用应该一律禁止。


他表示,天津等地禁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桂浩明则表示,人脸数据可以采集,但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以及用户的同意,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法律法规来制约。“这不只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及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他进一步说道。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ST舍得“缠绕”的股权争夺战:天洋控股“出局”,混改阶段性“失利”

    下一篇:京东数科以“技术+服务+场景”助力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落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