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2020-12-23 587 0

文:梁伟 石丹

ID:BMR2004


上市4个月后,“乳酸菌第一股”均瑶健康正跨界矿泉水市场。


企查查显示,12月21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605388.SH 简称“均瑶健康”)新增投资企业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20年12月21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大股东均瑶健康持股比例为100%。


“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12月7日,均瑶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开展矿泉水新业务作为重要战略布局,并将为此设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以工商核准为准,注册资本不超过人民币 9000 万元)。


“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矿泉水的水源地选择在哪里?矿泉水计划主打高端、中端,还是平价市场?如何看目前的矿泉水市场?均瑶健康入局矿泉水市场,在产品上是否有差异化?销售渠道是怎样的?《商学院》记者向均瑶健康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主业单一 业绩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健康主营业务是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早在2011年,均瑶健康就已进入含乳饮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场,并以此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2020年8月18日,均瑶健康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均瑶健康长期受到“主营业务过于单一”的质疑。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三年中,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1.34亿元、12.57亿元、11.88亿元,占公司全部主营收入的99.02%、97.71%、95.37%。


在均瑶健康启动IPO之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乳酸菌作为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均瑶大健康核心产品单一掣肘,整体财务数据表现一般,即使成功上市,其业绩表现也不乐观,后续成长性堪忧。


在招股书中,均瑶健康一方面认为这是“少而精”的产品布局,可保证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及推广效果,但另一方面,均瑶健康也认为需要“抵御产品系列相对单一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会在“合适的契机”推出更丰富的产品系列。


均瑶健康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10亿元,同比减少2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97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98亿元,同比减少33.84%。


“乳酸菌第一股”跨界矿泉水 均瑶可否摆脱“主业单一”依赖症?

事实上,这已经是均瑶健康自2020年8月份上市以来第二次业绩呈下降态势。上市公告书显示,均瑶健康2020年1-6月营业收入为4.9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26.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22.85%。同时,均瑶健康预测,2020年度营收为10.27亿元,同比下降19.3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亿元,同比2019年度下降17.79%。


彼时,对于业绩下降原因,均瑶健康解释称,2020年1-6月净利下滑幅度较大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和2020年农历春节较早影响,同时为抗击疫情,2020年上半年捐赠支出较大。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均瑶健康业绩出现接连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外部环境来看,今年整体的消费宏观比较疲弱,龙头企业对区域市场加码,造成了均瑶健康这种区域性乳企业绩压力更大。从内部产品来看,均瑶健康目前经营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市场的定位不够清晰,同质化严重。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2017年底,常温乳酸菌饮品在二线以上城市市场份额为30.53%,而在三线城市以下市场份额为69.47%。数据显示,2014-2018年五年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从57.0亿元增长至13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7%。未来5年内,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至2023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达209.5亿元。


面对未来几年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有所放缓的局面,均瑶健康如何进一步做强主业乳酸菌?对此,均瑶健康未作回复。


中国食品产品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乳酸菌急需转型升级创新迭代,均瑶能否建立护城河与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看其是否有能力实现创新与升级。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创新升级迭代是多维度的,从工艺上来说,目前国内很多常温型乳酸菌产品尚不具备活菌功能,但是国外一些同类型产品通过相应技术,可以使得活菌在常温下保持活性。均瑶需要建立起自身的技术壁垒,因为对于饮料企业来说,有技术壁垒就有品牌壁垒,最终形成规模壁垒。




跨界矿泉水 胜算几何?



欧睿国际研报显示,2019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并预计仍能持续增长,其中天然矿泉水在瓶装水整体份额中的比重呈不断提升的趋势。2014-2019年,天然水及天然矿泉水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4.8%和18.4%,2019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72亿元和151亿元。


不过,在宋亮看来,均瑶健康进军矿泉水业务主要是因为其原有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希望借势矿泉水业务扭转业绩颓势。


近日,均瑶健康刚发公告对外宣称,公司将增设矿泉水业务。同时,还有雀巢、伊利、好丽友等各段位大咖有备而来,纷纷涌入这一赛道。


此时进军矿泉水业务,均瑶健康是不是抓住了一个好时机呢?朱丹蓬对此不太乐观。他表示,为了增强竞争力、加固和拓宽护城河,很多头部企业或者上市公司都在尝试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布局。但相比其他同行企业,从体量上看,均瑶健康目前仍属中型企业。主业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如果副业太多、战线拉得太长,对公司整体运营将会造成较大的挑战。


朱丹蓬认为,隔行如隔山,加之巨头们纷纷抢滩矿泉水,均瑶健康布局矿泉水将面临挑战。


宋亮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很多中小食品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总想做大,而不是想做强。企业不求大但求强。做强就是在一个领域,真正做得很扎实,做精做细。企业在做一个新业务的时候,如果面对的是从人才技术资金各方面储备都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而自身储备不足,机会将比较有限。均瑶健康上市后,想要做大,布局矿泉水业务,而从目前矿泉水市场格局来看,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尽管说矿泉水是个高毛利的产业,但是其是有规模效应的,如果规模效应达不到的话,不仅不盈利,还会亏损,而且要填坑。所以对均瑶来说,与其做矿泉水业务,不如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传统业务做精做细。而只有把自己的传统业务做精做细,把品牌做扎实,把渠道做扎实,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宋亮如是说。


对于均瑶健康的发展,《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糖水燕窝”事件尘埃落定:辛巴被罚90万元,个人快手账号封禁60天, “直播卖货帝国”终沦陷?

    下一篇:朱孟依“交班”二代画风突变:合生创展急卖资产,近80亿元资金缺口待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