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2022-03-10 1165 0


喜剧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口碑炸裂,给变幻交织的 2021 年带来一阵欢笑声,也让一批喜剧新人走进大众视野。伴随 其第二季的招募,相信 2022 年还会有更多的喜剧人被观众熟知。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文:刘青青 石丹

ID:BMR2004


“前段时间我和土豆、吕严3个人去泡澡,澡堂子里就星星两两几个人,有人把我们认出来了,不知道是经常看我们的老粉儿还是因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剧节目《三狗直播间》的演员之一李飞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在2021年的下半场,喜剧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口碑炸裂,给变幻交织的2021年带来一阵欢笑声,也让一批喜剧新人走进大众视野。伴随着其第二季的招募,相信2022年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喜剧人被更多观众熟知。


这带来的不仅仅是喜剧行业的喜讯,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于喜剧40年变迁的喟叹和思考。


回顾喜剧往事,能够看到喜剧的发展脉络从各个地区衍生,又因为特殊的时代汇集于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后来又跟随影视技术的发展慢慢走进各地电视台、广播,最终铺泻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呈现出线下演出稳固、线上综艺化火热、知名IP影视化等特征。


但是走过这么多年,中国喜剧产业并不成熟。喜剧人大多生活清贫,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喜剧行业耕耘多年却难见曙光,唯靠热爱发光。


就像节目主持人、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在节目开场时反复诵读的台词: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欢乐喜剧人》(上图)的参赛演员聚集了多位知名喜剧人,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下图)的参赛演员则都是寂寂无名的新新喜剧人




喜剧40年





从电视到网络、从剧场到线上、从电视节目到短视频……喜剧融进了影视视听行业发展史,各种趋势交织。


央视春晚已经走过近40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喜剧和春晚相伴相行,之后喜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流泻在不同的平台上。
 

从30年前央视以曲艺为主的栏目《曲苑杂坛》开始,相声、小品等喜剧形式就随着电视节目的普及面向千家万户输出喜剧的魅力。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喜剧又搭上了综艺的快车,在各个视频平台上开花结果。


从电视到网络、从剧场到线上、从电视节目到短视频……喜剧融进了影视视听行业发展史,各种趋势交织。


鲸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喜剧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从2014年开始,纯喜剧类综艺逐渐走入观众视野,并取得很好的收视率。在明星真人秀已经审美疲劳之后,喜剧表演类综艺成为各个卫视主要发力的项目。


喜剧在综艺市场的成长变迁很快得到观众的认可。2015年竞赛喜剧类综艺《欢乐喜剧人》横空出世,曾一度将喜剧推上综艺高点,此后该节目连续播出7季,成就了沈腾、贾玲、岳云鹏等一批明星喜剧人。


6年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再一次搅动江湖风云,一经播出就火爆网络,立刻被对标为“2021年的《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似乎要迎来又一高峰。


2021年10月中旬,爱奇艺、米未传媒联合推出原创喜剧竞演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主打素描喜剧(sketch comedy),以即兴表演为主要创作手法,在短时间内由演员在固定场景中完成喜剧表演,节奏较快、笑点密集。


截至2022年2月10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8.5分。同时,该节目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其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词条的阅读达到26.4亿次,讨论次数122.5万。


值得一提的是,《欢乐喜剧人》聚集了多位知名喜剧人,比如沈腾、贾玲、宋小宝、小沈阳、吴君如等,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则都是寂寂无名的新新喜剧人。


对此,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认为,近年来观众越来越注重内容,而不是只看重喜剧人的名气,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创作的内容更符合社会发展节奏,而老派喜剧则要面临与社会笑点脱节的挑战。内容质量大于名气和流量,这是年轻观众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也就是说,新的喜剧形式、新的演出渠道、新的精神需求都在社会发展中慢慢变化,而市场和喜剧行业对喜剧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李飞(后排右二)、张祐维(后排左二)所在的比赛团队




“围困”喜剧人





“围困”喜剧人的是喜剧节目本身的特殊性,是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新挑战,但归根结底还是喜剧产业不成熟。


  • “快乐监狱”里的苦


马东说:“所有叫喜剧的节目,一般都非常难,因为调高了大家的预期,万一我坐在下面不乐这件事怎么办?”对于一个喜剧人来说,无法逗笑观众绝对是一件残酷又可怕的事情。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焦虑无处不在。喜剧演员大锁把节目排练期间一间间凌晨灯火通明、气氛压抑的会议室叫做“快乐监狱”。喜剧演员张弛说:“从来没有这么焦虑过”;王皓眼神呆滞地说:“脑子空了,真的枯竭了”;大锁凌晨2点站在他团队的“爱马室”(十三代宗师会议室名称)门口苦笑,并溜达到“Piu Qiu Pia Qia”会议室门口说:“据说他们现在连初稿都没有出来,空气估计都能杀人。”


这折射出喜剧行业的一个显著“弱点”,即喜剧的情节发展往往是出其不意的,这就导致了喜剧节目的不可重复性,少有或者没有“长尾效应”,需要喜剧创作者源源不断的、大量的、与时俱进的创意。


“我们要想办法让观众欢笑,但不能总使一种手段,要不断产出新的内容。”演员李飞表示,如果有一天喜剧人的精力被榨干,观众看你不再欢笑,也就代表你失业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观众也更难“讨好”。李飞指出,现在的人爱看短视频,如果15秒不出一个梗、不抖一个包袱可能就看不下去。所以像传统的小品叙事逻辑,有铺有垫地先花3分钟讲一个事,现在很少有人能看下去。
 

就像是多巴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加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乐阈值”在提升,人们的笑点也要越来越密集。


“围困”喜剧人的是喜剧节目本身的特殊性,是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新挑战,但归根结底还是喜剧产业不成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喜剧产业并不成熟,没有专门的喜剧编剧职业,他们基本上都兼职脱口秀演员、剧场演员、电影龙套等等。不像娱乐产业发达的韩国,喜剧演员、喜剧编剧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职业。


“在中国很多喜剧人都能编能写能演,身兼多职。”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喜剧人平时的生活都没有保障,比如喜剧圈的一位山东编剧,平时表演脱口秀,一周有两三场演出,一个月大概演10场能赚两三千块钱,可以说如果光靠表演脱口秀生存的话,基本上就得饿死。


中年喜剧人张祐维说自己是“没有公司、没有经纪人、没有代表作,也没有任何能够维持自己生活的固定收入的方式”,挣扎着在喜剧的小天地里沉浮,他自称是喜剧圈的“梭边鱼”。“喜剧其实很难,让人发自内心的笑,比让人感动、让人哭都要难,但是喜剧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喜剧节目出现,有越来越多的演员投身喜剧行业。”张祐维对记者表示。


他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喜剧,在舞台上存在着、表演着,也觉得开心。非常希望自己以及和我一样热爱喜剧表演事业的演员朋友们,能够坚持自己喜剧艺术道路的同时能‘养活自己’!”


但对喜剧演员们未来的发展,喜剧市场的格局变化等问题,米未及爱奇艺方面并未回复记者的采访。


  • 分裂的上下游
     

中国喜剧产业不成熟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喜剧人身上,也表现在喜剧厂商的身上。


李飞告诉记者,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写段子,吸引了不少节目组的关注,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在税务局一边工作一边给《今晚80后》《郭的秀》等栏目供稿,直到2017年,笑果文化把他从体制内“挖”出来。这是喜剧人的常态——为喜剧节目供稿、写段子,或者自己边写边演。一个几分钟的喜剧节目可能需要准备上百个段子,而喜剧节目的无法复制性还要求这上百个段子并非“老梗”。


喜剧节目对创意的渴望更甚其它影视行业,但喜剧人却遭遇生存和上升空间的“围困”。


《报告》指出,现在影视行业都是明星为大,作品都是IP改编,原创编剧得不到重视。产业不成熟,喜剧演员、编剧收入少,人才留不住,加上培训体系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没有上游输送人才,下游的喜剧节目、影视就容易陷入同质化、没创意的困局。


也就是说,一边是喜剧人“吃不饱”,整体收入偏低,另一边却是喜剧节目找不到人才,易同质化。


这样不完善的产业也造就了喜剧行业一旦有过硬品质的节目就成“爆款”的现象,但这绝不意味着喜剧内容创作公司就能够“独大”。
 

《报告》提到,喜剧内容创作公司收入水平的天花板很低。线下喜剧表演口碑好,但市场规模小、利润低;综艺节目广告收入高,但周播的频率对演员及编剧的消耗太大,容易导致创作枯竭,可持续性差;影视行业门槛高且票房波动性大,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及导演,大部分作品都只能沦为“影院一日游”。


因此,当《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总决赛时,节目现场邀请来的10位影视行业代表人足以振奋人心,这代表着表演平台不仅让喜剧人有机会在舞台上绽放自己,而且“硬核”也为他们带来了继续上升的机会。


据了解,在节目收官现场,所有参与“毕业”的新兴喜剧人都将直面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柠萌影业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菲、华策集团常务副总裁傅斌星、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耀客传媒总裁吕超、花儿影视总裁敦勇、稻草熊娱乐集团CEO刘小枫、长信传媒创始人郭靖宇,以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总裁王晓晖。


其中,王易冰帮导演宁浩带话“他的电影在等你们,‘坏猴子’的导演不只宁浩,还有其他19个导演也在等着你们。”陈菲更是现场带着合同,签下了王皓和史策出演《二十不惑2》中的角色




前路在哪里





随着年轻喜剧人的不断涌入,喜剧创作团队露面机会的增加,喜剧行业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 再度崛起?
     

喜剧产业如此困苦,当年《欢乐喜剧人》也是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喜剧人才,才有了一场喜剧盛宴,由此,《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火爆无疑也引起行业的思考。
 

撇开请来各大制片人、影视公司、视频平台为编剧演员们“搭线”不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一是不遗余力地“垦荒”,选择发掘新新喜剧人;二是让编剧“上位”,尊重创作。
 

李飞告诉记者,节目组从2021年3月就已经在寻找喜剧选手,“基本上全国所有从事喜剧或者剧场的人都找过了,我认识的朋友也全部被问了个遍。”
 

导演组翻遍了各种剧场,找来不少剧场专业演员,包括话剧、音乐剧、默剧、物件剧演员等。无数“腰部演员” “十八线演员” “二线编剧”被发掘,甚至连法学、地质学硕士都没有“放过”,被导演组发掘并投入“训练营”,进行一轮又一轮地排练、展演。
 

据了解,演员土豆、吕严在2021年3月被导演组“收入囊中”,张弛、史策等演员大约在5月进了训练营,蒋龙在6月才“入群”,而李飞、宋木子、合文俊是最后一批进组的演员。
 

在舞台的镁光灯打开之前,有几百人蓄势待发,等到2021年10月15日节目正式播出时,喜剧选手只剩25组,而最后观众看到的也只有17个作品真正呈现出来,37个喜剧人留在台上,即便金靖、刘胜瑛等人被“复活”晋级,也只有41人留下,颇有些十不存一的味道。
 

除此之外,节目组也毫不吝啬给编剧们镜头,并特别为编剧们让出主要位置,这也是与《欢乐喜剧人》的不同之处。后者的节目创意和剧本多出自喜剧团队本身,而前者则单独招募了大批喜剧编剧来为节目“保驾护航”。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总决赛颁奖时,节目组颁出的第一个奖就是“年度喜剧编剧奖”,以回馈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喜剧编剧们。
 

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指出,喜剧再次火起来跟编剧站起来分享幕后故事细节、潜移默化地将“共创”概念引入公众视野不无关系。
 

“喜剧创作的‘源头活水’由演员、编剧共同组成,缺一不可,尊重编剧放大他们的价值,并让观众和粉丝参与其中,在移动互联中创造‘喜剧社交’,这对推动喜剧行业的良性循环更具长远价值。”董新蕊表示。
 

“一切艺术形式都得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李飞对于喜剧再度崛起的观点很冷静。在他看来,是时代让当下年轻人节奏加快,让人们更加接受“撒狗血”的喜剧演绎形式,这也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大家都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喜剧就是当代人在繁忙、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随着年轻喜剧人的不断涌入,喜剧创作团队露面机会的增加,喜剧行业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向凯表示。


  • 江湖流派


聚焦到喜剧综艺上来,2015年,《欢乐喜剧人》横空出世,一度成为近几年最成功的喜剧节目,并推动喜剧综艺在2016年迎来新高峰。
 

以沈腾、贾玲、宋小宝等为代表的喜剧人撑起了喜剧界的半壁江山。自此,以东北二人转和赵本山喜剧为核心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本山传媒)、以舞台剧为核心的开心麻花(沈腾团队)、以综艺小品为主要内容的大碗娱乐(贾玲团队)成为喜剧界的金字塔尖。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特写 | 喜剧江湖,再战40年

“江湖里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各路大侠各显神通。”张祐维对记者表示,不论是喜剧电影,还是喜剧节目,每个喜剧团体、喜剧人以及各种喜剧表现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最终的受益人一定是观众,而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好、更精彩的喜剧,是喜剧江湖人的共同目标。
 

“喜剧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一个非常包容的状态。同时,观众们对喜剧的审美、理解越来越丰富,需求越来越高,我觉得喜剧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张祐维对行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至于当前的喜剧江湖格局,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厂牌分,开心麻花、大碗娱乐、德云社、笑果文化等都是比较知名的喜剧厂牌。他们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尽管有部分重合或者合作,但基本是在各自的圈子里生长。


该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喜剧江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除了喜剧综艺化的特征外,电影市场对于各类喜剧内容公司的关注也空前高涨,《你好,李焕英》《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舞台剧纷纷走上银屏。


二是在喜剧江湖当中,东北喜剧的“势力”颇大,在头部喜剧团队中,都有东北喜剧的色彩。“我们认为,喜剧起源于东北。北方的语言体系相对比较发达,所以东北人做喜剧有天生的优势。”该业内人士指出。


向凯表示,在喜剧江湖里有流派之争是很正常的,北方有北方的喜剧特点,南方有南方的受众基础,海派(上海本地文化)也有海派的风格,东北二人转多调侃,西南地区喜剧精髓有一半在方言上……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也衍生出不一样的喜剧派别和发展方向,最终形成了一个“喜剧江湖”。


“鉴于中国处于消费结构整体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的大背景下,参考海外经验,可以预见一个全民休闲娱乐时代即将到来。目前形成了喜剧电影一马当先,同时‘互联网+喜剧’发展的行业趋势。”向凯预测。


  • “喜剧权”回归?


“中国喜剧行业可以用‘喜剧人生,人生喜剧’来形容,它在欢闹当中迎来了曙光,未来肯定会有发扬光大的一天。”向凯这样看待当前的喜剧行业。


他认为,年轻的喜剧创作团队正在不断涌现,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一些优秀的节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令人欣慰,中国喜剧的阳光已经照耀下来。


中国喜剧正在崛起,喜剧人越来越受到追捧。资本的追逐让脱口秀、相声、小品等喜剧表演者从剧场、夜场逐渐走到银幕前,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喜剧产业商业化的进程。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播出之前,已经有公司在做类似的喜剧竞赛节目,只是因为忧虑效果不够好才放弃了。如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通过米未传媒被发扬,也引起了此前已经关注该领域的公司,以及目前关注该领域公司的注意。


“大家都认为喜剧行业有红利,也会有其他制作公司想干这个事。在2022年初有几家制作公司也在做类似的节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喜剧行业预计也将因此带来更大的活力。


由此,喜剧似乎成为了“有饭吃”的职业,“喜剧权”也似乎正在回归演员。


相比20世纪90年代,喜剧演员大部分只能依赖剧场表演或者卫视台各晚会小品、相声等节目演出曝光,现在的喜剧演员已经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综艺、剧集、电影等领域,喜剧市场乃至电影市场已发生了变化。


向凯认为,中国喜剧正在崛起,喜剧人的地位也正在得到提升,现在国家特别注重内容创作,相关的版权保护意识也正在加强。作为内容创作者,除了在收益上获得相应的回报,其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喜剧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这也对喜剧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喜剧节目有其特殊性,它不可重复,没有“长尾效应”,这就要求喜剧创作者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搞笑能力。


张祐维指出,演员和喜剧演员并不是割裂开的,喜剧只是一种表演的风格而已,喜剧演员亦是演员,一样的声、台、形、表,一样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好的演员一定是喜剧能演、悲剧也能演,表演这门艺术本就是服务于角色和剧本的。


“所以,一方面,大家在条件成熟、时机合适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尝试不是坏事;另一方面,看上去好像是演员掌握了更多的‘喜剧权’,但其实是对演员的要求更高了。”张祐维表示。


无论如何,在李飞看来,好内容的输出对喜剧行业一定是一件幸事。对于喜剧演员本身,“希望大家一直能保持创造力,都有戏演、有活干、有饭吃。”李飞认真回复了《商学院》记者的采访,更像在许一个朴素的新年愿望。


*本文来自《商学院》杂志2022年2&3月合刊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加大对企业自研节粮育种项目的资金扶持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建议加快发展绿色AI,引导算力、算法低碳发展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