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套路深”: 变声诱惑、剧本表演涉嫌商业欺诈,乱象背后行业待整肃

2022-03-20 1230 0

直播“套路深”: 变声诱惑、剧本表演涉嫌商业欺诈,乱象背后行业待整肃

文:王倩

ID:BMR2004


直播间里刷一个“嘉年华”礼物需要3000元,一个“帝王套”需要18000多元……尽管花费不少,直播间中仍不乏有豪爽地掏钱刷礼物、打赏的粉丝。


然而,这些“豪横”的粉丝可能没有想到,这些花了大价钱才能私信聊天的“美女主播”,背后极有可能是一个个“抠脚大汉”。


2022年央视“3·15晚会”中,直播乱象成为首个被曝光的行业。女主播背后的男运营们通过各种手段,前后台互相合作,将粉丝的钱骗入他们的口袋。根据央视记者的调查,一家名叫聚享互娱传媒有限公司的直播企业,其号称全国十强直播公会之一,下辖30多家分公司和加盟伙伴,拥有3000多名签约艺人、2000多间直播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3·15当晚央视曝光时,该公司的主播们还在卖力地直播。有粉丝在他们的直播间留言称:“正在曝光你们家。”


不仅这种前台后台合作型的直播有剧本、有运营,直播带货中也存在剧本运营。


在“翡翠直播的越境交易”中,主播和粉丝上演了一场“你我本无缘,卖货全靠我来演”的戏码。在这出戏码中,“出血砍价”“双簧式砍价”“原产地式砍价”,甚至“绑架式砍价”,等等,都存在伪造直播地址、发货商品与消费者所拍商品不一致等情况。根据央视记者调查,不少直播间所卖的原石,一般都是从市场上借来的,被粉丝拍到后,他们不会将原石直接寄出,而是诱导粉丝做成成品,然后在市场上找个材质看上去大体相当的廉价成品寄给粉丝,他们将此称之为配货。


无论是给主播刷礼物,还是直播带货,这种剧本式运营的目的都是为了掏空粉丝们的“钱包”。




涉嫌商业欺诈




据央视新闻消息,“3·15晚会”播出后,黑龙江省公安厅连夜对涉案公司“华亿播商贸有限公司”涉案人员进行抓捕,同时在全省开展专项行动。截至2022年16日6时许,包括涉案公司法人、公司运营负责人在内的1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该团伙对以直播约会见面为诱饵,骗取被害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外,警方3月4日就已将聚享互娱文化传媒公司涉诈犯罪嫌疑人抓获。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文明告诉《商学院》记者,女主播与男运营合伙欺骗粉丝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按正常来讲,粉丝作为打赏人,其打赏的动作针对的应该是女主播本人,但是由于男运营的行为,性质发生转变,因而对消费者来说实际上就是被欺诈,消费者成为被欺诈对象。”


在欺诈行为之下发生的打赏,消费者能否维权?“作为消费者来说,打赏实际上是在被他们合力欺诈下做出的。基于欺诈进行的打赏行为,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可撤销的行为。粉丝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申请法院对其所打赏金额进行撤销。”陈文明介绍。


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涉及犯罪?陈文明强调,如果说这种欺诈行为较为恶劣,有可能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诈骗,涉嫌就构成诈骗罪,就可能会涉嫌更为严重的问题。在陈文明看来,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之间存在一定界限。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诱使他方当事人陷于认识错误而与其订立合同的欺诈行为。”陈文明介绍,“所谓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他介绍,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区分主要看事件性质,以及主观恶意程度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涉案金额,等等。


不只是这种美女主播男运营模式属于欺诈,剧本式直播也涉嫌商业欺诈。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剧本式直播、双簧式直播、伪造原产地直播,以及发货不合格产品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消费欺诈。


对直播运营乱象成为央视第一个曝光的对象,“我一点都不意外,”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网络直播在为大众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在内容类直播方面,涉及的问题可能包括内容不合规,涉嫌诱导打赏、诱导消费等。在直播电商领域,‘所见非所得’的消费欺诈,或者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和售后问题等乱象频出。”




直播乱象影响几何?




无论是美女主播背后的男运营,还是表演式直播,都属于剧本式运营。一位直播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商学院》记者:“目前直播带货分为直接的购物直播与内容式的带货直播。其区别在于,用户去购物直播间有明确的购物意向,所以大部分直播比较‘平’,重在具体介绍产品。而内容直播则注重娱乐属性,用户在刷视频过程中看到比较有趣的直播间才产生购物冲动,所以多数下情况需要主播去营造氛围刺激消费者,引导本来没有购物需求的用户基于这种氛围而产生消费。所谓的兴趣电商,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对于这种乱象,该业内人士称,内容刺激式直播带货以前很盛行,但是现在消费者也越来越趋向于信任类似郝邵文直播间这种温和的直播模式,大部分直播品类都是标品,其实价格竞争也很激烈,像非标品玉石、茶叶这些的确还是需要消费者去甄别。


从央视曝光的情况来看,这种剧本式直播不在少数,一度吸引了不少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曾几何时,因未成年给主播巨额打赏而引发纠纷的新闻不在少数。


“建议限制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崔丽丽认为,“自2019年开始到现在近三年的时间,直播在疫情期间促进信息和实物消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整个行业的井喷式发展,使得行业鱼龙混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那么这种剧本式直播的存在,会给直播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崔丽丽认为,虚构内容的直播长期持续会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生的消费纠纷使社会公众对直播失去信任,对平台监管产生质疑,继而影响平台信任,对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2. 消费纠纷数量的上升会增加属地市场监管机构的行政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直播乱象存在?崔丽丽认为,业态的发展大大领先于市场管理机制的更新。“目前对于行业企业和人员的管理还不规范,监督机制还不完善,急需对现有管理制度和机制进行针对性地完善。同时,也可以基于行业组织,主张企业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探索同业自治、推进标准制定与实施,从自律角度构筑行业诚信环境。”


“叫停这种直播,从短期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播活动的活跃度,但是从长期来看,绝对是肃清行业发展的‘老鼠屎’,还给直播行业一个更透明、清朗的发展环境,助力行业真正走上规范化、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崔丽丽如是说。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营收与净利双增,投拆与处罚显见,招联金融的艰难平衡之道

    下一篇:保交付保品质 阳光城按下复工“快进键”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