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犁出“一亩田”,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

2023-08-14 585 0

13年犁出“一亩田”,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


作为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耕农产品产地、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互联网公司,一亩田正在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


文|刘青青 石丹

ID | BMR2004


十几年前,很多农民连智能手机都不怎么会摆弄,却信服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一亩田”)。他们的手机里可能就只有两个APP:一个是微信,另一个就是一亩田。


因为一亩田团队纷纷“下地”,跑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数据,用科技助力农产品销售,用最朴素的方法积攒起第一批用户。


十几年后,一亩田规模大涨,其平台已经覆盖了全国2800多个县。北到漠河,南到三亚,东到抚远,西到库车,到处都有一亩田平台用户的身影。他们在高原收取青稞,在平原采摘果蔬,在江南捕捞鱼群……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信息汇聚成数据河流,通过线上B2B服务平台流向每一位有需要的采购商。


作为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耕农产品产地、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互联网公司,一亩田正在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 



01

犁出“一亩田”


走到农民的身边去,面对面、手把手地介绍和传授“新农具”。


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原本是个“大厂人”,2009年他在百度工作时接手了一个乡村信息化项目,要把全国几十万个自然村的信息都收集起来,邓锦宏也因此在田地里奔波了两年。


两年后,邓锦宏慢慢发现:一方面,村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我的村子被检索被看到”,而是“我的农产品能卖出去就好了”;另一方面,农村创业大有可为。于是他离开百度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取了个既新颖又接地气的名字“一亩田”。
 

所有人都知道农业不好干,农业科技公司亦是如此。一亩田是靠十几年来为全国千万新农人的紧密服务,用两条腿生生“犁”出来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亩田以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等先进互联网科技为基础,搭建了农产品B2B线上交易平台。一亩田的技术团队,有着先进的技术能力,但是在公司创办初期,这群技术人才几乎都变成了田间地头的调查员和培训师,只为让更多新农人了解一亩田平台这款“新农具”。


一亩田副总裁邓旭告诉《商学院》记者,在搭建农业大数据交易平台的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难点:在创业初期最难的是形成规模,之后难的是如何建立好的匹配机制,拥有了完善的匹配机制之后,还要证明平台商业化的能力。


“不过,整体来说最难的依旧是最开始获取用户的阶段,在农业领域形成数据规模最为耗费精力。”邓旭总结道。


邓旭表示,让乡村农民接受一个“新工具”的难度很大。直到现在,智能手机对小部分农人来说都是个新生事物,有人依旧用的是“老年机”,这对很多城市里的人来讲很难想象。现在农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情况都是这样,可想10年前是什么状态?


“所以我们必须要走到田地里去,走到农民的身边去,面对面、手把手地介绍和传授,获得大家的信任。”邓旭表示,想要通过手机把一亩田平台作为一个“新农具”让农民们使用,确实需要一点一点地下沉,靠双腿“犁”出之前看不到的农业数据和市场。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农业人员的不易。一亩田市场部负责人欧连维和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那是2019年夏天,欧连维去内蒙古一线跟进哈密瓜业务,从地头上开过来一趟趟装载哈密瓜的小车,最终要将小车上的哈密瓜全部装到大卡车上整车发货。欧连维和同事一脸菜色地守在每趟小车旁边,对每辆小车上的哈密瓜进行“人工检验”,品尝其甜度和口感,一天下来,欧连维吃得满嘴发麻发苦。


而这仅仅是用双腿“犁”出市场中一线服务的小缩影,更别提将上万种农产品的产地、价格、运输等信息从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发布出来,以此带动千万新农人。


在创业初期,一方面,一线员工尽可能地“上山下乡”,去田地里收集农业信息并且推广一亩田服务;另一方面,一亩田“瞄准”全国的各个批发市场,几千名员工大范围、长时间地做“地推”,收集采购需求。终于,一亩田逐渐在供应端、销售端打下坚实的根基。


据了解,目前一亩田平台用户数量超5000万人,平台供应商主要有农村合作社、经纪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采购商有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超市、餐饮连锁企业、B2C卖家、出口贸易企业等。
 

“做成农业B2B数字化流通服务平台,我们是靠双腿完成的。”邓旭感慨道。



02

“天机”大数据


实现农产品信息实时流动。


经过艰苦漫长地数据积累,一亩田终于能够发挥其互联网科技的威力,满足农产品买卖双方的匹配需求。


例如在湖北省鱼苗孵化第一村,原本在深圳打拼的孙梦返乡创业卖鱼苗。他在一亩田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家店铺,以此扩大销售范围。目前孙梦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了300亩,每年各类鱼苗销量达到20亿尾;甘肃陇南的中药材原产地经销商王喜军,在一亩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起了线上店铺。“入驻”一亩田两年来,王喜军的店铺访客已超过7万人,线上销售额也达到了40多万元。


有人在一亩田平台上开店,将家乡特产远销全国各地;也有人在一亩田平台上采购,让优质农产品流向批发商、超市、餐饮企业等。


目前,一亩田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800个县的1.5万种农产品品类,通过算法和数据实现精准匹配,每天有多达数十万对有效交易撮合,年带动农产品交易额超3000亿元。


“农业数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流通大数据体系的广泛应用。基于一亩田平台海量用户的供需行为,2018年,平台开发出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天机’大数据系统,可以实时反映主要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流向、主要农产品产区的市场竞争力、采购热度和走势,甚至进行农产品价格预警。”邓旭介绍。


在天机大数据系统上,从水果到蔬菜,从肉类到蛋类,从活禽到水产,从药材到主食,还有各种调味作物、花卉树苗、干果等,大量的农产品信息在实时流动。不同产品的上下游采购信息实时更新变化,仿佛是农业的股市大盘在不停地闪动。


天机大数据系统能给出的不仅仅是短期的价格预判和交易撮合,还有整套的农产品销售路径分析判断。


以广东湛江徐闻县特产“徐闻菠萝”为例,这是全国有名的水果品种,更是每年岭南佳果上市的“排头兵”。但在几年前,徐闻菠萝曾经因天气灾害、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影响等多重因素面临滞销,当地政府找到一亩田平台,迫切希望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解决滞销难题。


最终一亩田的“天机”大数据系统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下批发市场采购信息给出了答案:短期内,部分地区对徐闻菠萝的搜索热度偏低,预计这些地区菠萝市场依旧不饱和,可以作为重点营销地区。从中长期来看,徐闻产区菠萝品种单一,而大数据分析发现一些更精品、小众的菠萝更受欢迎,可以根据菠萝市场热度来进行菠萝品种结构优化。


无论是了解当地不同农产品品种的市场需求情况、判断具体品类的未来销售趋势、预警监测,还是了解主要产区供应商数量、上(下)市时间等信息,分析自身所处位置,又或者是研究农产品产区竞争力变化,及时了解品类发展阶段,保持竞争优势,天机大数据系统都能为之给出可信赖的结果。


大数据在农业当中的作用正日益显现。如今,天机大数据系统更是被誉为新农人看见未来的“第三只眼睛”,为乡村产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03

线下十余年


做有意义的事,被人性中的善感动。


一开始,一亩田只想着做全国最大的B端农产品流通数字服务平台,但是在实际发展当中,线下业务也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2019年,一亩田正式推出农产品数字化代销服务平台“豆牛”。到2022年,立足于线下批发市场的豆牛平台已覆盖全国65个城市,合作9700多个市场实力档口,累计服务货主80多万,现可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约600万吨/年。


实际上,早在“豆牛”正式推出之前,一亩田就已经在线下做着同样的事情。为了了解每一个产销双方的线下交易环节,更好地优化线上平台,做好服务,一亩田安排员工直接深入参与线下产销服务中,帮助买家更快速地找到合适的货,找到更多的用户需求点。


欧连维曾见证过一次失败的交易,对此他也深有体会。在内蒙巴彦淖尔,他和采购商找到一批哈密瓜,采购商和农户谈妥之后,货物要发往上海。在运输途中下了雨,司机就用帆布盖在瓜果上遮雨,但没想到的是瓜果因下雨受潮,再加上当时天气炎热,高温蒸汽加速了瓜果腐烂,6万斤的哈密瓜烂掉了3000斤,欧连维心疼极了。


“从联系采购到估价,再到装货、控制路途损耗,每一步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同时也是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达成的,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服务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欧连维表示。


直到今天,一亩田的一线员工还在各田间、市场活跃着。他们一边不断“走乡串镇”的培训新农人,给予线上业务流量帮扶;一边服务代销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服务规模。


邓旭认为,一亩田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企业,无论是地区农产品、时令价格,还是相关业务,都是从田地里“刨”出来的答案。它不仅和农产品打交道,也是在与人打交道以及土地上的一切打交道。


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的交易中,很多农户青睐线下交易,保留着最传统的交易习惯,他们愿意与面对面交谈的人达成合作,也更愿意为眼前的人保留信任。


有一次欧连维跑田间的时候,看到有农户的瓜还在地里,忍不住去问:这瓜5毛钱卖不卖?农户回答这些瓜已经有人预定了,不卖。预定的价格是4毛5,欧连维一听就奇怪了:那如果出6毛卖不卖?农户坚决不肯:说好的生意怎么能反悔呢?出多少钱都不卖。
 

“在农业科技领域,一亩田十几年来都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欧连维表示,自己跑过很多地方,遇到过很多农户,听到过很多故事。有淳朴的瓜农,有心怀壮志的年轻人,他总是会被人性中善的一面感动到。


04

“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


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农民朴素的愿望是把农产品卖出去,一亩田的愿景则是帮助农户把农产品卖出去,“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在线上,一亩田APP搭建起全渠道农产品数字化流通平台,帮助新农人以线上商品发布、短视频、精准营销、行情指引等方式对接大市场;在线下,一亩田的“豆牛”代卖为全国货主建立了直通批发市场的卖货通路。


可以想象,不同地区的田地里,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都能在一亩田平台上流转,经过采购商流向批发地、超市、餐饮公司、贸易公司。


与此同时,天机大数据系统帮助梳理农产品供需关系变化走势、采购渠道区域分布、农产品竞争力分析。据了解,天机大数据系统也成为一亩田与政府业务合作的重要部分,帮助当地政府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以及农业营销、农业产业升级等需求。


此外,一亩田还以冷藏保鲜、土壤改良等创新技术,优化生产流通环节,助农增收。


邓旭认为,虽然一亩田已经做到了全国农产品交易平台的领先水平,但是这还不够。他们常常扎根在农户中间,促成了很多致富的案例,但也深刻地感知农产品“走出去”并非易事。


一直以来,一亩田坚持走到最远最深的地方去,去沟通农户和果实,用科技促进乡村振兴。一亩田总是强调“说实话,办实事”“不拿用户一分一厘”,甚至还警示员工“不过度承诺”。


越是深入农业,越是敬畏农业。春种秋收、阳光雨露,土地孕育出果实已经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度宣传、不过度承诺,对一线的每一位农户、每一颗农作物、每一粒果实负责,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一家全国领先的农产品B2B线上交易平台,一亩田要“让天下没有难卖的货”,脚下的每一点进步都承载着农户们的欣喜与期待,每一步也都是一亩田自身的价值所在。


来源 | 《商学院》杂志2023年8月刊


“乡村振兴” 商业案例招募令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如今,国家层面已给出了顶层设计的方向和遵循,乡村振兴的“画布”已经铺开, 而美好的画卷等待着那些充满使命感的企业加入。


我们特别向国内外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企业和个人发出“招募令”:如果你有成功的案例,请告诉我们,通过我们的采写报道,你的经验和做法有可能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如果你需要帮助或想提供帮助,我们希望以媒体的公益之心,架起“乡村振兴”的一座桥梁。


欢迎与我们联络:

邮箱:shangxueyuan@cbnet.com.cn

微信:shangxueyuanzazhi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睿畜:科技赋能养猪场,让猪在风口上飞一会儿

    下一篇:从微利造血到规模上亿 诚信诺点亮BOP“最后一公里”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