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做务实的eESG

2025-07-02 62 0

康师傅:做务实的eESG

当ESG深度融入企业基因,可持续发展就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通往未来商业文明的通行证。

文|石丹
ID | BMR2004

初夏的浙江德清,是江南水乡最富诗意的季节——莫干山的竹海泛起翠浪,下渚湖的芦苇荡漾着碧波,茶园吐翠,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草木香。5月10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师傅”)行政总裁陈应让在德清出席“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时,不仅分享了品牌的发展战略,更承诺了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战略,与众多企业一起守护这幅珍贵的生态和谐画卷。

距离德清200公里外的金华,有一座康师傅的自有生态茶园,2022年,康师傅通过其碳汇量(即通过种植茶树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抵消“纯萃零糖原味茶”(以下简称“纯萃零糖”)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打造出了国内首款碳中和茶饮料。

“碳中和茶饮料”只是康师傅在ESG实践上的一个微小缩影。经过多年的实践,康师傅又向世界递交了一份“绿色答卷”:2025年5月,康师傅首次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并成为入选年鉴的食品行业企业中唯一荣获“行业最佳进步企业”称号的公司。

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数据及信息服务商,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CSA评级是标普全球推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之一。基于CSA评估结果,标普每年发布上述年鉴以表彰优秀企业。康师傅2024年CSA得分较上年提高了28%,在获评的396家全球同业中排名48位,超过了88%的同类企业,其中不乏在全球颇具盛名的食饮巨头。

陈应让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康师傅始终坚持eESG务实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路:上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提升种植效率,引入智慧农业技术,确保产品安全与品质,用产业链帮助多地实现“自我造血”;生产环节引入创新生产方法,优化能源效率;下游联动合作伙伴共同推广低碳产品和包装材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带动全价值链的良性循环。

01
“务实的ESG”战略定位


“e”代表“economic”,即经济可持续性。

陈应让强调,企业要真正“可持续”地做好ESG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经济上的“可持续”,并与公司业务实践紧密结合。在ESG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的背景下,康师傅已经率先踏上了对eESG的探索和创新之路,致力于追求eESG的成功,其中“e”代表“economic”,即经济可持续性。“务实ESG理念不但增强了我们对绿色发展的信心,也为我们带来了每年高达1亿元以上的经济回报。”

陈应让告诉记者:“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康师傅可持续发展工作来自治理层与经营层的大力指导与支持。早期整个康师傅ESG工作小组仅有兼职的5—6个人,主要服务对联交所的监管报告。如今康师傅已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行政总裁担任主任委员,下设方便面资源、饮品资源、产品研发资源、沟通传播资源四大工作组,60—70余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高效推动集团内部可持续发展, 并将营养健康、节能减排等ESG议题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可以说ESG在康师傅已形成了良性文化。”陈应让说,“在行动上, 我们提出的主轴方向是务实的ESG, 近年来,康师傅各个事业部自主性实施了一系列务实的减碳专案,效果显著。”

02
一瓶茶的碳中和革命


将ESG红利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构建全民科普传播链,最终使其转化为平衡消费需求、产品质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的价值枢纽。

在便利店冰柜前驻足挑选的消费者或许尚未意识到,当他们拿起康师傅“纯萃零糖”时,正悄然参与着一场改变全球气候进程的消费革命。2022年,这款中国首个碳中和茶饮料问世,不仅标志着食品饮料行业进入全生命周期减碳时代,更构建起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价值纽带。

陈应让介绍,“纯萃零糖”依据团体标准以及《碳中和声明规范》进行判定,通过康师傅自有的生态茶园的碳汇量抵消“纯萃零糖”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碳排量,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最终实现碳中和。

“贝恩公司连续多年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公众可持续消费感知度与践行度普遍存在显著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刘洋告诉记者,“中国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阻碍可持续消费的前三大障碍为:信息障碍(50%)与可信度疑虑(50%)并列首位,标签识别困难(44%)跃居第三,而价格因素(25%)仅居第五。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价值的认知框架建立,是一个需要长期教育的过程,非一蹴而就。”

显然,如何让消费者从认知ESG,进而转化为推动其深入发展的切实力量,是关乎ESG能否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课题。康师傅的答题思路之一是,将ESG红利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构建全民科普传播链,最终使其转化为平衡消费需求、产品质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且三位一体的价值枢纽。创新、务实,降低消费者参与门槛,使他们以有趣、有价值的方式真正参与到‘低碳循环经济’中来,是我们在过去的尝试中累积的经验”。陈应让说。

到这里,这瓶“碳中和茶”的使命并没有完成,其“消费即环保”的闭环系统,还差最后一步——空瓶回收。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测算,我国PET饮料瓶回收率可达94%以上,每一个饮料瓶的回收再造都能带来将近60%的碳减排,但消费者对回收价值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层面。实际上,当废弃饮料瓶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回到生活中,还通过专利技术带来了更高品质的产品时,消费者的好奇心被激发。

被回收的空瓶,康师傅会将它变成非食品级PET瓶、纤维以及rPET员工工服、 rPET瓶标,或者是一个名牌的时尚旅行箱。

在“去瓶空想象岛,与万物共生”的项目中,通过与知名箱包品牌 “CROWN 皇冠 ”、天猫超市自有品牌“喵满分”等跨界合作,以及环保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共创,实现了用康师傅废弃饮料瓶制作拉杆箱、野餐垫、收纳盒等环保周边产品,辅以消费者轻科普,全面赋能线上全渠道商业场景。康师傅电商平台3天实现了3800万元的销售额;跨界合作的环保旅行箱成为CROWN皇冠天猫旗舰店铺销冠商品,单月销售量超店内同等价位(其他材质)产品销量6倍。“项目过程中,实现了eESG模式下商业利益与环保公益的平衡,更以饮料瓶回收再利用的商业化落地,为可持续和低碳公益找到创新解决方案。经测算,若全球实现了旅行箱rPET化,每年将实现大约140万吨的废弃PET再利用,等同于消耗700亿个回收的康师傅常规冰红茶500ml饮料瓶。”陈应让告诉记者。


03
数智化赋能绿色、高效发展 


康师傅的能源管理实践是以科技创新重构竞争壁垒、以可持续理念深化品牌价值的战略抉择。

身处于食品饮料行业,康师傅将ESG理念融入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节点,并贯穿供应链上下游。

一方面开发低碳产品,如碳中和茶饮、获得“产品碳足迹证书”认证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等,积极减少价值链碳排放,为行业绿色发展贡献了诸多可行的科学减碳经验;另一方面运用数智化工厂等项目,优化工厂生产程序,有效提升能源效率,减少塑料使用,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例如, 在工厂端,康师傅于2021年开始探索余热回收技术, 202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于2024年完成在全国方便面工厂的全面使用,节省蒸汽10万吨/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万吨/年。

值得一提的还有康师傅饮品事业部研发的AIoT智能冰箱。陈应让介绍,相较传统冰箱,智能冰箱可减少能耗和能源相关碳排放40%以上,同时也满足了商户降本需求。截至2024年年底, AIoT智能冰箱覆盖占比已达到其投放至下游全部分销商冰箱总数的59.77%,并计划于2030年实现100%的全覆盖,全国约100万台覆盖量。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冰箱搭载的物联网系统可实时采集消费数据,为精准补货提供支持。按照传统的作业方式,需要业务员每天到店拍照,确认小店铺货率与冰箱铺货的纯净度。“纯净度”是指冰箱内本品产品陈列的专一性或排他性。这一指标是快消品行业(尤其是饮料品类)衡量冰箱管理效果的重要参数。高纯净度意味着品牌在终端的“可见度”和“拦截消费者”的能力更强。人工统计效率低且易出错,导致数据失真,另外,拍照后需层层上传至总部分析,决策滞后可能错失调整时机。

康师傅升级后的AIoT智能冰箱,配备智能摄像头等设备,能在每次开关冰箱的时候,触发实时回传图像识别数据,使数据具有连续性和实时性,能为营销决策提供更精准和即时的信息支持。大规模替代了业务员每次盘点货品、确认陈列面等店内执行的工作量。也让企业发现了之前看不到的现象:例如,不少业务员在现场的时候把纯度提上去了,人走之后就被调整回去的情况。相对人工拍照,冰箱纯净度的准确率从75%提升至100%;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冰箱纯度提升后,2024年智能冰箱不但帮助客户一起实现了节能降碳,而且业绩贡献度还较上一年提升了2%。“尤其对于重点品项能即时持续追踪,有助于提升重点品项铺货率。”陈应让坦言,“康师傅的能源管理实践不是对环境压力的被动响应,而是以科技创新重构竞争壁垒、以可持续理念深化品牌价值的战略抉择。”

04
生态共治:从组织边界到价值网络


减碳是持续性的目标,在当下的尝试,是为了将来的更好。

“康师傅上游连接着4000多万农民和众多供应商,我们通过身体力行,影响上下游组织,达成产业链的绿色共振,一同探索更为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陈应让告诉记者,“从个体可持续到系统可持续的跃迁,本质上是商业文明进化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价值转化鸿沟’。”

据了解,康师傅先后在河北省康保县康巴诺尔地区、陕北神木、新疆喀什建立“环境友好蔬菜基地”,持续利用自身技术和规模优势,历时多年与高校合作开展“农作物主动保障体系”研究,探索惠及“三农”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此外,康师傅还积极联手上游供应商和专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改善土地质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以康师傅在康保县的实践为例。提升有机肥的转化效率是康保县的“痛处”之一。在康保县,若以传统方式对100万吨动物粪便、枯枝落叶、菜叶菜渣进行处理,仅可转化20万—30万吨有机肥,而且耗时。康师傅联合上游脱水蔬菜合作伙伴,以及农业专家进行评估后,推荐了酵母菌(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化速度可以提升1440倍,并可转化出98万吨有机肥。

同时,传统塑料地膜无法降解是康保县的另一个“痛处”,用过之后,其残渣漫山遍野,即便当地相关部门出动大量人力清理也无法清理干净。康师傅创新使用了可降解地膜技术,废弃的一次性地膜在埋入土地数个月后,就能完全自然降解为有机质。如今,康师傅在河北省康保县康巴诺尔,已累计帮助康巴诺尔草原及周边地区建立蔬菜基地20万亩,收购农产品约50万吨,带动约15万农户就业。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陕西神木。康师傅联合蔬菜供应商与农科院养土改地,利用煤泥生物发酵技术,将废弃煤泥转化为有机肥,提升了土壤肥力,让曾经荒废百年的盐碱地焕发生机。

“康师傅每年采购农产品数百万吨,直接带动逾4000万农民从中受益。减碳是持续性的目标,在当下的尝试,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康师傅在田间地头的创新与实践也连接着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应让说。

“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只是康师傅的一句口号,更是深植于组织的发展哲学。当ESG从报告指标升华为组织能力,当减碳目标转化为创新动能,康师傅用eESG实践证明,当ESG深度融入企业基因,可持续发展就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未来商业文明的“通行证”。而这场正在深化的变革,也昭示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跃迁。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绿色发展基金: 耐心资本需向“绿”而行

    下一篇:张少刚:中企出海应事先做好功课,制定系统缜密发展战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