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识传递的效率和个性化层面,AI已经展示出巨大优势;但在情感连接、品格塑造、点燃内驱力方面,真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文|李媛 ID | BMR2004 在伴鱼创立10周年当天,创始人兼CEO黄河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把五周年时提出的“Keep Evolving”升级为“Evolving Speed is Everything”(进化速度决定一切)。在信中,黄河写道:“此时此刻,AI让人们拥有了10倍的生产力,也实现了最小闭环的生产关系。我们可以相信,伴鱼的愿景——‘打造极致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发出独特的光’,一定可以更快地实现。” 这封内部信不是一次日常庆生致辞,而更像是一次面向新10年的再宣誓:在“双减”政策重塑行业秩序之后,在生成式AI快速跃迁的当下,在线教育的范式与商业模型正在被重新书写。 01 被重新定义的行业秩序 教育回到“校内提质与素养成长”的主题,用户还在,需求更长期。 “双减”政策直接对K9学科类培训提出严格规范,原有的以投放驱动的商业模式、以学科应试为核心的产品结构在短时间内“急刹车”。 就整体数字教育(狭义含在线教育)规模看,阶段性波动非常明显:2019—2020年快速扩张后,2021年增速显著放缓,2022年触底,2023年出现温和复苏。公开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数字教育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468亿元、4328亿元、3220亿元、3620亿元、4133亿元;对应增速为21.47%、24.79%、-25.61%、12.42%、14.17%。这组数据清晰呈现了“双减”后行业经历的“急降—探底—回暖”曲线。 与此同时,用户侧并未崩塌。2020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约3.42亿,2023年约3.49亿,2024年年末进一步增至3.55亿,占网民总量的约32%。用户沉淀与需求并未消失,而是被重新分配到更合规、更具品质与效率体验的产品形态上。 “它不是‘把市场打没了’,而是‘把无效、低质、不可持续的部分清掉了’。教育回到‘校内提质与素养成长’的主题,用户还在,需求更长期。企业需要在学习成效与可负担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黄河认为。对在线教育企业而言,这既是“降温”也是“升维”:用户需求转向更长期、更分层、更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经历“调速换挡”的在线教育正在集中面对三类痛点: 其一,合规与治理成本提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收费方式、教师资质、数据安全与未成年人保护都更严格,要求企业具备体系化治理与技术可审计能力;其二,增长逻辑重构。投放拉新+重人力服务的模式不再可复制,品牌与口碑、用户留存、社区驱动与“公共平台+企业服务”的耦合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其三,信任重建。围绕退款难、虚假宣传、服务与效果不匹配的历史遗留问题,被舆情长期放大。 在这样的行业坐标中,伴鱼10年的路径就有了更明确的观察意义:它既是上一轮周期“流量—内容—服务”的典型参与者,又在“双减”后,通过AI和产品效率转向,完成了“速度与质量”的再平衡。 02 10年一线:伴鱼的周期学与速度观 用AI将教研、内容、服务、数据与评测整合到一个可验证的学习闭环中,并以极致的工程化能力实现高频迭代。 把时间回拨到2015年,伴鱼以互联网方法论切入少儿英语与绘本阅读:先以“伴鱼绘本”打开启蒙入口,再向“伴鱼少儿英语”“AI课”延展,完成了基于人群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 高光时刻出现在2020年:伴鱼以1880%的营收增速进入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成为榜单中唯一的在线少儿英语企业,这一增长背后既有行业线上迁移的结构性红利,也有其矩阵式产品与用户运营的协同效应。 随后“双减”落地,行业骤然“急冻”。伴鱼的应对策略不是“抽离赛道”,而是聚焦产品效率与学习成效,以阅读素养与AI能力为抓手,延伸到更合规、更可持续的品类与形态,并把“Keep Evolving”升级为“Evolving Speed is Everything”。 “我们过去5年一直强调‘进化’,但在大模型出现后,‘进化的速度’成了核心变量。AI让人拥有了10倍的生产力,也实现了最小闭环的生产关系。如果我们能把‘学—练—测—评—复’这套闭环工程化,就能以更快速度验证假设、淘汰无效、沉淀有效,离‘极致个性化’就更近一步。”黄河说。 在黄河看来,速度不是浮于表面的“快”,而是组织“最小闭环”的构建能力:用AI将教研、内容、服务、数据与评测整合到一个可验证的学习闭环中,并以极致的工程化能力实现高频迭代。 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一个判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知识灌输给你,而是让你找到一个学习的自驱力,找到一个学习的乐趣。”在伴鱼的产品方法论里,自驱力是长期留存的底层变量,技术只是加速器。 03 “阅读营”“智学AI私教”的教育闭环 如果说“阅读营”是在素养赛道的结构化突破,那么“伴鱼智学”的“AI私教”就是其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底层下注。 “双减”后,家庭教育回归日常,家长“买书—囤书—孩子不读”的落差普遍存在。黄河坦言:“我们发现,家长的困境不是买不到书,而是孩子读不下去,缺一个能激发兴趣、形成习惯、持续反馈的系统。”于是,“伴鱼阅读营”由此生长:通过“权威IP(如Tina大王)生动讲解+高质量纸质书单+AI互动练习与社群陪伴”,打造一个“读—练—评—复”的闭环。 “阅读营”并非“线上导读+卖书”的简单拼接,而是一种“复合产品”: IP信任与行为启动:孩子需要“遇见喜欢的人”,名师人格化IP降低学习心理门槛,提升首次参与转化与初期黏性。 AI多模态互动:通过语音评测、语义理解与个性化题单生成,形成“即时反馈—小步快跑—可视化进步”的体验,解决“家长不会教/无暇盯”的刚需。 社群与打卡:把阅读从“独行”变为“同行”,通过小组PK、打卡榜、阶段奖励等机制,将“兴趣—习惯—成就”串成正向循环。 黄河指出,“阅读营”抓的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本质命题。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自驱力与乐趣。IP人格化降低心理门槛,AI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路径,社群与打卡把兴趣变成习惯,把这些做成最小可验证闭环,经营数字自然也会好看。 经营层面上,“阅读营”强调健康的单位经济与稳定现金流:较低的投放依赖、达人分销与口碑驱动、服务颗粒度与成本的可控。单场直播3000万元的峰值成绩,叠加70%以上留存与一个级别2999元(包含百余本书),使其在“双减”后的素养赛道里获得了稀缺的商业与教育双重确定性。 如果说“阅读营”是在素养赛道的结构化突破,那么“伴鱼智学”的“AI私教”就是其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底层下注。黄河直言:“我们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对话机器人,而是按真人名师的标准去打造一个AI老师。知识传递、个性化练习、过程评估,AI已经很强了;情感连接、价值引导、点燃内驱依然需要真人导师。长期看一定是‘AI教师+真人导师’的协同。” 伴鱼将这位“AI老师”命名为“可可老师”,其职责并非回答几个问题,而是深度参与完整教学流程: 学:因材施教,按孩子的知识图谱生成个性化讲解路径; 练:推送针对性习题,难度与频率随学习状态动态调整; 测:形成阶段性诊断报告,定位知识点短板与能力缺口; 评:从过程性数据里反馈学习行为,如专注度、解题路径、错误类型聚类; 复:基于遗忘曲线进行个性化复习,辅助跨章节迁移。 这一链路覆盖多学科,强调“可验证的学习成效”与“可解释的教学过程”,是教育产品走向“工程学”的体现。 “过去做一套高质量动画课件成本极高,现在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成本可能只有原来的1%,但效果更好。”黄河的判断指向一个核心事实:AIGC显著降低内容生产与差异化交付的边际成本。这不仅抹平了上一周期靠“重教研、重投放、重内容资产”堆出的壁垒,也把竞争的确定性转移到“理解学习规律的能力”与“产品迭代速度”上。 对“AI是否会取代教师”的提问,黄河的回答颇为克制:“在知识传递的效率和个性化层面,AI已经展示出巨大优势;但在情感连接、品格塑造、点燃内驱力方面,真人的角色不可或缺。”AI承担高频、可规模化的教学与评测;真人导师负责激励、陪伴、心智引导与方法矫正。这样的分工,既满足了“双减”后对校内提质的支持,也能在家庭场景中形成可持续、可负担的服务体系。 04 数据、可解释性与“最小闭环” AI在教育中的可解释性不等同于“展示一条答案路径”,而是要把“教学意图—学生状态—生成内容—评测反馈”连成闭环 “双减”叠加个人信息保护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规,新一代教育产品必须具备“默认最小化”“可审计”“家长可见”的技术与流程:数据采集到哪一步、算法如何使用、学习报告如何呈现、如何与家长沟通,都需要标准化的“隐私与安全蓝图”。这要求企业把合规当作产品能力而不是一份合规文件。 AI在教育中的可解释性不等同于“展示一条答案路径”,而是要把“教学意图—学生状态—生成内容—评测反馈”连成闭环,让教师与家长理解“为什么推荐这道题”“为什么现在复习而不是拓展”。伴鱼在“智学AI私教”的设计中强调“可度量的学习指标”与“可复现的算法选型”,这是未来普及的前提。 在AI时代,教育产品的组织工程更接近“高频试验—快速淘汰—保留有效模块”的科学方法论。所谓“Evolving Speed is Everything”,其底层是“以学习效果为锚的最快闭环”: 更短的效果验证路径:以细粒度任务和准实时指标评估变化; 更稳定的数据资产:把跨产品线的数据沉淀为通用的学习图谱与能力画像; 更强的中台能力:教研、内容、算法、运营与客服共享基础能力,降低试错成本。 对于伴鱼未来10年下一阶段的重点,黄河表示:“低调打磨产品,高速迭代进化。我们会把‘智学AI私教’的教与学体验继续做深,在合规与数据安全上做成‘默认能力’,并且在多学科与海外市场上稳步推进。” “10年进化,百战成诗”,这句内部信的结尾像是伴鱼的自画像。对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而言,“双减”让我们学会克制与敬畏;AI浪潮又迫使我们重新定义效率与个性化。在这两个力量的共同作用下,“Evolving Speed is Everything”不再是单纯的节奏口号,而是一个需要以学习科学+工程化能力去兑现的系统命题。 对伴鱼而言,10周年不是终点,而是“AI时代的第一年”。而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或许也是“个性化教育真正开始的一年”。 来源|商学院10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