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和私园

节日特刊VOL2 2015-02-15 2227 1

吴趼人,晚清作家,就是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位,他还写过一部穿越小说,让贾宝玉从康乾盛世穿越到了清朝末年。


话说贾宝玉到了清末以后,一个人都不认识,感觉非常无聊,听说上海好玩,就杀到了上海。一到上海,他先打听风土人情,人家告诉他:“上海与别处不同,除却跑马车、逛花园、听戏、逛窑子,没有第五件事!”


听戏和逛窑子不用解释,跑马车就是雇一辆马车坐上去,从外滩到老城来回兜风。上海马车比较先进,车篷镶嵌玻璃窗,乘客坐在里面,可以欣赏四周的风景。至于逛花园,则指去富家大族的花园里玩耍,看看花木,听听禽鸟,坐坐小船,喝喝小酒,以此遣情移性,消磨时光。


那时候,上海有静园、张园、半淞园、徐家花园,都是私人别墅,占地很大,景色很美,是市民玩耍的好地方。


现在一说私人别墅,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明星豪宅、奢华装修、超大庭院、独立车库、花园草坪、露天游泳池,还有贴身保镖和防盗系统,外人想进去,得提前预约。如果那私人别墅是官僚所有,肯定还少不了高墙围护、保安站岗,墙头上架着电网,院子里养着藏獒,咱老百姓甭说进去,就是从大门口偷看几眼,都得防着里面保安出来打人。为什么清末上海的私人别墅可以随随便便进去玩耍呢?


因为这是旧中国的一项传统。唐宋两朝,每当到了百花盛开的时令,长安和洛阳的私人别墅都会对外开放,任凭市民游览,时称“放园子”。放园子有什么好处呢?第一,让平头百姓有一个休闲的场所和机会;第二,可以满足别墅主人的虚荣心,那么多人都进来游览,说明他家的花园足够大、足够美、足够吸引眼球;第三,还能让那些在花园里工作的仆人得到一些小费。外人进去看,仆人负责带路,既做导游,又当保安,防止手贱的游客乱搞破坏,等人家玩累了,再送上一碗茶,侍候得游客非常舒坦,临走时过意不去,照惯例总得赏给仆人一点儿“茶汤钱”,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小费。


这一传统洋溢着人情味儿,一直持续到清末和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的怡园、拙政园、环秀山庄都是私人产业,一年四季对外开放,而且还不用买门票。当然,欣赏完了人家的风景,临走时也不妨给看守园子的仆人留点儿“茶资”或“酒资”,数目不用很大,几枚铜元即可。


民国时代,中国政府向西方学习,在各大城市开辟公园,同时将以前满清皇室的禁苑改造成公园和博物馆对外开放,市民可以玩耍的地方多了起来。不过很多私人花园仍然准许市民进去,甚至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进去观看。


上世纪30年代,北京什刹海那边有一处赵家花园,也是私人产业,其业主是个穷京官,祖上很阔,到他那一代败落了,薪水微薄,不够养家,想把花园卖掉,又怕别人骂他败家,于是就把花园当成公园一样来经营,借此挣钱贴补家用。每年夏天,清华北大的学生可以带着女朋友去赵家花园谈情说爱,这时候业主会提供贴心服务,譬如茶几啦、板凳啦、啤酒啦、茶水啦、玫瑰花啦、遮阳伞啦(时称“火伞”),学生想要,应有尽有,临走肯定会掏出大把的小费,要不然既愧对良心,又被女友看不起。


当时也有些私人花园会收门票。例如苏州的遂园,入园游览必须买票,票价大洋两角,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十几块钱。这十几块钱是通票,进园以后,里面有书场,有阅览室,听听弹词,看看报纸,都不用再花钱了,所以买张票还是很划算的。


上世纪20年代,北京金鱼胡同有个那家花园,是满清大臣那桐的产业。清朝完蛋,铁杆庄稼倒了,那桐的后人没钱花,也从花园上打主意。他们不卖门票,也不靠小费赚钱,却从红白喜事上想办法:北京有些不差钱的新贵,给儿子娶媳妇,给母亲过大寿,嫌在饭店里待客太俗气,去那家花园借空地摆宴席,完了交些租赁费就行了。

 

(李开周)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奔跑吧红包”前传:腾讯、阿里上演“撕名牌”大战

    下一篇:张爱玲沪上购房经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