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产品力成房企生存关键

2025-07-14 23 0

差异化产品力成房企生存关键
文|邹琳华

ID | BMR2004


2025年5月1日起,《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整合28项现行标准的综合性强制性规范。它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升级,更是对居住需求变迁、行业发展转型需要及国家美好生活导向的精准回应,加上即将出台的《“好房子”建设指南》,将逐步引领我国住宅建设迈入“好房子”的新时代。


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5%以及房地产行业数十年高速发展,我国已基本解决住房短缺问题,市场需求重心从“刚需”转向“改善”。消费者对居住舒适度、健康性、智能化的要求显著提升,但既有住宅普遍存在品质偏低、绿色智能化和适老化不足等问题,与新需求形成尖锐矛盾。《规范》通过提高层高(≥3米)、强制电梯配置(4层及以上)、强化隔音(分户墙隔声量≥50分贝)、阳台护栏高度增加等系统性硬性指标提升居住舒适度;将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径流控制等纳入强制条款,绿色智慧化从“附加项”变为“标配”,引导住宅向绿色低碳转型;AI时代,光纤入户、智能家居管线预埋有利于实现居住空间与智慧城市互联;《规范》还首次系统性强化适老化设计(如无障碍通道、担架电梯),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居住保障。


过去高周转模式下,房企过度依赖规模扩张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如遇市场下行就容易深陷“价格战”。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新形势下,市场要求重新划定品质底线,淘汰低质供给,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优化提升竞争力。《规范》实施后,住宅建造成本预计增长8%~12%,对房企的资金实力与技术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有实力的企业可通过模块化设计平衡成本,中小房企如果可以打造小而精的产品,也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房企需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聚焦细分市场需求,如针对老龄化趋势开发适老化户型;针对年轻群体集成智能家居系统,打造“科技住宅”标签;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光伏一体化外墙等,契合政策与消费者环保诉求。同时,房企要从“高杠杆”向“高质量”模式转型;发展代建业务,输出品牌与管理经验,拓展轻资产业务;将物业服务前置,参与社区智慧化改造,形成“开发+运营”闭环,增强客户黏性,实现全周期服务。长远看,优质供给将推动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当前,中国住宅建设正重构行业价值逻辑。从“底线合规”迈向“品质优先”的新阶段,通过政策杠杆引导资源向高品质供给倾斜,推动房企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深耕”,最终形成“政策引导需求—需求倒逼供给—供给升级激发需求”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差异化产品力,将成为房企生存的关键。


(邹琳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来源|商学院6月刊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西北大学董云: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下一篇:企业出海,如何解决全球一致性与本地灵活性的矛盾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