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禧: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崛起与未来图景

2025-10-24 34 0

童庆禧: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崛起与未来图景

低空经济不仅承载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任,更预示着人类社会活动将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拓展,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图景。


文|金琪均(实习) 朱耘

ID | BMR2004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不仅承载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任,更预示着人类社会活动将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拓展,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图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务院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规范空域使用和管理,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近日,第三届中国低空经济论坛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发表了题为《低空经济发展与展望》的演讲,回顾了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产业链与政策环境,并对未来5至1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性展望。


01

低空经济的战略定位


“国家现在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部分也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童庆禧说。


低空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在垂直范围1000米以以下、根据需要延伸至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童庆禧指出,低空经济具有政策依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且复杂、安全监管敏感性高三个核心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低空经济独特的发展逻辑与巨大的市场潜力。


首先,政策高度依赖性是低空经济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与许多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不同,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低空空域的管理、飞行器的适航标准、运营服务的资质认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需要政府部门制定详细的政策和法规。政策的支持不仅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域开放依据和运行规范框架,更是其从萌芽走向成熟、从试点走向规模化的根本保障。


其次,低空经济的产业链长且复杂,涵盖了最基础的原材料和最终应用服务的全过程。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特别是新型复合材料和基础原料;中游涵盖无人机、飞行器制造及载荷集成;下游包含安全运维与场景应用。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每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个清晰且相互关联的基本架构之上。童庆禧指出,该架构由技术系统、业务场景、运营服务和保障体系四大核心组成部分,共同支撑着低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缺一不可。


02

迈向万亿产值


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早期探索到蓬勃发展的漫长历程。童庆禧回顾了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关键节点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


2005年,童庆禧时任北京大学遥感和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数字研究院院长。这一年,他带领团队,第一次在无人机上做了遥感实验。这项实验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时,国内的无人机还没有起步,它依赖于卫星导航技术,并使用了国内最早的、部分仿制国外的无人机。这次实验被《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接连报道,标志着中国无人机在低空遥感应用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为后续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应用基础。


现场,童庆禧展示了2005年用无人机在低空拍摄的遥感影像,如农村养殖场,分辨率相当高。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应用和商业的场景也逐渐展开,这缘于政策的驱动与技术的落地、产业链的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没有国家的政策,低空经济很难有作为,全国有30个省份已经出台了专项规划,深圳、海南、湖南、安徽等省市都开始了试点示范,特别是深圳,突破了空域的限制,也初步规范了空域的管理,市场规模快速起步。”童庆禧说,预计到2025年全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规模可能会突破8000亿元,甚至会达到1万亿元,“这意味着低空经济领域已初具万亿级市场潜力。”


技术方面,中国的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工业级无人机也具备显著优势。全球十大无人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占了八席,消费级无人机的出口占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此外,我国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均衡发展,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也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无人机管控平台的研发,深圳做了很多重要工作,当前可支持超万架无人机协同运行,其创造的11000架无人机协同的灯光秀已刷新世界纪录。“这是我们在无人机操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童庆禧说。


尽管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低空空域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应用尚未完全形成、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条例不完善、重大技术瓶颈有待克服、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有待拓展等问题。为此,童庆禧建议,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初始场景建立示范运用逐步走向规模化应用,使之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验证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的协同效应将会释放低空经济的潜力。现在中国的无人机企业已经超过了1.5万家。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仅广东民用无人机每年的产量就达到600多万架,所以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现在,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巡检、无人机交通管理,包括在山区的应用等,已经开始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态势。”童庆禧说,“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今后一定会更快、更加开放、更加务实、更高质量,技术更多元化(包括人工智能的运用),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万亿级经济产值的经济业态。”


03

低空经济未来展望


事实上,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和产业的革新,更是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是迈向立体化社会的重要阶梯,童庆禧对未来5至10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政策层面,低空空域必将更大规模地开放。无论政策、管理、技术各方面都会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在低空经济的运营探索,在应用场景上逐步开拓、逐步发展。


第二,在基础设施层面,低空经济的发展和空天经济与航空经济密不可分,当前我国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例如,截至目前,中国只有500多个机场,而美国有15000多个机场,现在我们可以建一些为低空经济发展服务的中小型机场,特别是供无人机使用的机场。估计到2030年,我国在一、二线城市就要建成500~1000个这种类型的机场,同时还包括为其服务的数字基础设施和通信导航设施等等。


随着低空导航定位精度的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可能还涉及到商业航天,光靠现在的北斗导航无法为低空飞行器提供精准导航,“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发射一系列低轨卫星,形成对北斗系统的导航增强,使得它的精度达到厘米级,这样才能适应低空飞行的需要。”童庆禧说。


第三,技术层面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没有技术上的创新,就没有办法提升低空经济的效率。因此消费级的无人机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保持市场的绝对占有率。


在工业级无人机上,通用型无人机(包括电动、燃料),特别是中小型无人机,更适用于农业植保、城市物流配送、遥感测绘、交通监测、管网巡线、应急救援等场景。现在由于技术进步和我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我国在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已经进入新阶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的无人机,特别是中小型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只有几十分钟,将来必然会提高到小时级。


运输型无人机(包括载人运输无人机)必将得到大力发展,包括大疆等一些企业已经在试验运行200公斤级的无人机。亿航智能已取得载人飞行的适航许可,峰飞航空试飞了2吨级的eVTOL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当前,我国在大载荷量无人机方面已展现了很强的实力,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预计到2030年,千公斤级的无人机将会大量投入运行。


低空载人交通,被认为是低空经济中极具潜力的一个领域,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中国正在研发电动大功率的载人无人机,旨在填补城市及周边50至100公里范围内的交通空白,或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童庆禧指出,中国与美国的交通体制存在差异,美国以飞机为交通主干,辅以中小型通用飞行器和私人飞机。而中国未来将以高铁为核心,以载人无人机和有人驾驶轻小型飞机作为高铁站中心枢纽和主干机场向周边辐射的重要补充,解决“最后一公里或数公里”的出行难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轻小型飞机,各方目前重视程度还不够,轻小型飞机在城市之间或者城市和旅游景点之间可以起到“空中巴士”的作用,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童庆禧分享了其在尼泊尔开会的经历:美国生产的空中国王飞机可搭载6人,每人100美元,沿着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飞行两个小时,可看到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山脉雄伟的雪山,十分壮观。事实上,中国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如果采用这种空中观光方式是大有可为的”。


低空飞艇是一种载人量更大的飞行器,国内目前已经开始研发。随着国内氦气产能的提升,充氦大型飞艇将会在低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可以在山区运输、景区载人观光,甚至是灾害救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补充。


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未来私人的交通工具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以巨大的投入研发各类飞行汽车以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而特种无人机,目前国内发展很好,彩虹、翼龙、翔龙、九天等大型无人机主要是军用。民用上也在实验,比如西藏吉隆口岸发生泥石流时,从成都经过3000公里调用了一架翼龙二型无人机,它携带着包括光学雷达探测设备和医疗器材到当地参与救援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补充了当地被断掉的通信,连通了所有的移动通信设备。这类大型无人机将来在低空经济中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


第四,应用场景非常重要。低空经济在应用场景上有“三剑客”——低空交通、低空物流和低空农业。特别是农业应用场景在我国更是面大量广。这三方面加起来都能达到万亿级的产值,是重点发展的三个方向。


低空遥感,既是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是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国家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实景三维的构建也是重要内容,例如在智慧城市感知、各类事故调查取证、交通流量管理、灾害实时监测、工程监测和管理、电力和油气管线巡检,低空经济这些方面会创造相当高的经济效益。


和商业航天相比,低空经济的门槛相对比较低,易于进入,易于开展,易于普及。


童庆禧判断,我国的低空产业在国家重视、政策支持、需求牵引、资金加持的助力下,各类应用场景将会遍地开花结果。低空经济规模在今后五到十年之内一定会出现高速甚至爆发式的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大量贡献,形成万亿级产能规模。


来源|商学院10月刊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下一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全面AI化”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组织革命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