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迪文:精益制造与本土化结合的“化学反应”

2016-12-27 1991 0

巴斯夫于2016年年初换帅,新任大中华区掌门人亦是公司在中国的干将——柯迪文,其于2012年出任巴斯夫在中国最大投资项目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下亦称“扬巴”)总裁,在2015年获得“国家友谊奖”的殊荣,并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巴斯夫从1865年创立于德国莱茵河畔,发展至今已经整整151年,如今位居世界第一大化工企业宝座。早在1885年,成立后不久巴斯夫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巴斯夫的一位经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推销染料,那时候的中国就已成为巴斯夫的重要市场。


柯迪文:精益制造与本土化结合的“化学反应”


一个半世纪之后,今天的巴斯夫又有一个新的大动作引人关注:巴斯夫将其三大研发部门之一的先进材料及系统研究全球平台总部搬到了中国上海。目前其位于浦东基地的厂区亚太创新园二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以说巴斯夫已成为业界在中国投资最大、合作最深入的世界化工巨头之一。


这位新帅上任将给这家以精益制造闻名的百年化工巨头和中国化工市场带来哪些新的理念和变化?《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位于上海浦东的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专访了新任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董事长柯迪文。


新掌门 新思路


《中国经营报》:柯迪文博士今年初履新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为什么总公司让你出任这个重要岗位?


柯迪文:我职业的前十一年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公司总部,此后则都是派到国外去工作,我先后到过东欧、匈牙利、比利时等地。我的工作过程中涉及过战略规划、并购、生产、工程、采购等多个领域。五年前,我被派到了中国,就是南京的扬巴,这也是中石化跟巴斯夫最大的合作项目。


扬巴的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让我激动的时光,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我的工作涉及到生产、销售、运营等各个方面,学习怎样去运营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中石化等利益相关者成为了朋友。


2015年我荣获“国家友谊奖”,并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我非常自豪能得到这个奖项,我当时是代表巴斯夫和扬巴来领取这个奖项的,这个奖项当然是认可我们在安全、健康、环保这些领域的一些做法和承诺。或许,这些成绩,成为公司选择我的重要理由。


《中国经营报》:扬巴在安全、环保这方面已成为国内示范企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会不会把相关的经验用在巴斯夫中国乃至亚太地区?


柯迪文: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努力,也一直在跟同行分享这些经验,我们经常跟南京化学工业区其他的公司和园区举办研讨会,跟他们分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如何安全地运营和管理,同时怎么做到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我们也和巴斯夫其他的生产基地的一些同行、合作伙伴,包括其他园区的政府部门、业界专家等互相分享这样的经验,这其实是一个不断相互学习的过程。


比如,我们是第一家倡导用双壳船这种更专业的船使得液体化学品在水上运输变得更安全、环保的公司。我们现在是第一家在扬子江上用双壳船进行运输的企业。我们通过使用这种专业的船,提高了化学品交通安全的水准。因为,我们在莱茵河上使用这样的运输船,那么我们也要在扬子江上使用同样标准的船,巴斯夫在全球各地的安全标准都是统一的。


不会为兼并而兼并


《中国经营报》:去年杜邦跟陶氏宣布合并,中国化工准备收购先正达,现在这种全球化工行业兼并重组已形成浪潮,巴斯夫是不是有相应的计划和目标?


柯迪文:整体而言,我觉得巴斯夫还是处在非常强势的地位,我们70%的产品都处在市场前三甲的位置。同时以我们现有的创新实力,运营基地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宽泛的产品组合,我们认为有能力抓住市场的任何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此外我们在收购的领域也很活跃,今年9月份刚刚收购了广东银帆,此前我们也收购了德国的凯密特尔(Chemetall)公司,它是全球领先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公司。凯密特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组合匹配。


金属表面处理剂和我们本身的涂料业务结合起来,会让我们在汽车行业、航空行业以及金属泡沫行业中更强大。我们其实也很积极地进行全球收购。但是我们在收购标的的选择上,会很有选择性,要求也很高,必须是能为巴斯夫以及我们的客户增值。


《中国经营报》:相对而言,巴斯夫目前的收购规模较小,杜邦和陶氏合并后达到1300亿美元的市值,已经超过巴斯夫,此前巴斯夫一直是全球第一的,巴斯夫是否会感受到一些压力或是挑战?


柯迪文:我们相信我们的优势所在,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组合,以及自身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去评估和进行收购。我们并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如果你只有宽泛的市场组合,但单个产品并没有特别大的竞争优势,那本身规模很大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必须要最终给客户、市场、公司增加价值才是一个好的收购。同时我们也不会因为这个市场上更多能融到低成本的资金,就去进行收购。我们一定是先满足我们自己严格的标准,才会进行收购目标的选择。


《中国经营报》:巴斯夫目前正通过剥离一些资产及新建项目的业务调整,专注于高增长项目。2016年和2020年之间计划投资约35亿欧元(约39亿美元)用于重点优势领域,这些高增长项目主要有哪些?未来巴斯夫将如何投入及发展?


柯迪文:我们的确希望能够承诺对中国市场不断的投资和实现增长,我们也希望能够增加本地生产产品在销售产品中占的份额,因此我们的投资会依据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这些创新产品能够给公司和市场带来更好的效益,我们希望能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满足现在急需的一些需求。比如能够降低排放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完成生物降解的地膜等。我们和蓝月亮共同开发了一种洗涤剂的成分,这个成分能有效提升衣服的白度和亮度;我们和长城汽车合作,用工程塑料来代替金属,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我们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了一种建筑材料,可以达到非常好的防水效果。


第二,要有领先的竞争优势,要有业界最领先、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我们在生产丙烯酸方面的技术就很高效,它能保证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然而,要保持领先,就必须基于创新研发,我们正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这也是在上海启动研发二期建设的原因。研发二期建设,投资是9000万欧元,前一期是5400万欧元,近1.45亿欧元投资。我们愿意把全球的研发放在中国,目的之一也是在为中国进行研发。


合作和共创


《中国经营报》:长城汽车采用公司的轻量化塑料,我也注意到公司正跟现代汽车合作推出N30概念车。中间也有轻量化塑料和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是不是就是巴斯夫说的产品组合或者一体化解决方案?


柯迪文:我们和中国很多OEM和汽车制造商合作。和他们一起共同开发很多的解决方案,包括吉利、长安、一汽、上汽等国内品牌。举个例子说,在中国生产的车,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车用的是巴斯夫的涂料。我们也有广泛的产品组合,除了涂料外,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刚刚你提到的轻量化,我们还提供润滑油、刹车油、催化剂等产品。我们不断地扩大本地的产能去满足这种需求。


我们还注意到,很多中国厂商现在也不断进军国外市场,进入到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我们也为他们提供相应国外的服务和合作伙伴关系。从2012~2015年,中国的轻量化市场增长率是30%,巴斯夫则增长了80%。从这个角度也说明我们是如何利用新的产能去抓住市场机遇的。


《中国经营报》:汽车领域是巴斯夫现在很关注的领域,之前推出了爱车安洗车液,也收购了广东银帆拓展修补漆市场。在这方面接下来还有哪些规划?


柯迪文:除了上面说的轻量化领域,我们注意到中国希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我们的很多的OEM厂商也在探索这个市场。我们也希望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的业务也在向这方面转型,比如说我们开发了新的电池材料。当然我们的增长领域并不仅限于汽车行业,还有其他行业,比如说个人护理行业、化妆品行业、建筑行业、电子行业、包装行业等。这些都是有很大增长机会的行业,对我们很有吸引力。


在研发二期中我们新设了亚太区设计中心,主要对一些本土化市场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市场调研跟客户共同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我们做市场调研并将趋势预测反馈给客户,客户也会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这是双向沟通,也是非常有成果的合作。


举例说,客户对色彩进行预测,他们会预测年轻一代会更喜欢什么样的颜色,这对汽车行业的客户很重要。如果他预测出来的颜色正好是市场需要的,也是他们可以提供的,那就是最好的。


这个过程我们有一个专用词是“共创”,也就是说创新过程不仅局限在实验室进行研发,研发的创意要跟市场去结合,最终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并不断推向市场。这个源头是来自市场的需求。


成功例子很多。比如我们为吉利汽车开发的减排放催化剂,能够帮其满足欧6的排放标准。比如传统的室内墙漆,对人体没有伤害,所以我们开发了一种安固力的分散剂,它表面有自洁的效果,比通常的墙体能够保持更长的寿命、对人体无伤害及洁净度高。而且这种产品都是专门为本地市场开发的。因为上海或中国的建筑标准和建筑具体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跟德国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在本地开发,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本地创新解决方案。


要有高于市场平均的增长


《中国经营报》:巴斯夫2002~2006年大中华区销售额年增速是11.5%,但2013~2015年,销售额分别为54.8亿、55亿以及57亿欧元,仅呈现小幅增长。公司对于将来大中华区业绩增长有怎样的预计吗?将如何达成?


柯迪文:当时我们制定2020年目标的时候,是基于2011年这样非常好的年景。后来整个全球经济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调整了全球战略,我们叫“创造化学新作用”的战略。这意味着我们将更加专注于以下机遇:来自更高的安全健康环保标准、可持续发展标准等这样一些机遇,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一些机遇。


我们在中国本地生产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我们有非常贴近市场和客户的团队,不断地在跟客户密切地沟通。我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增长很乐观,大中华区第三季度20%以上的销量增长印证了这点。


即便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去年中国的GDP增量还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的水平。在中国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城市化的进程,每年会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会从现在的50%提高到60%甚至更高,这些进入城市的人口会有更高的收入并消费更多。


他们对更好的食物,更高效的能源,更舒服的居住环境等需求将推动市场的发展。这些对整个化工行业而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当然对巴斯夫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继续承诺于中国市场,我们将继续投资于创新,投资于本地生产以及我们的团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延续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


深度 支撑巴斯夫151年的三大智慧


1865年,Friedrich Engelhorn 在德国莱茵河畔创办了巴登苯胺苏打厂(巴斯夫),151年后的今天虽然公司总部仍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却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一家百年企业今日的发展是基于多年历史沉淀的根基。谈及先辈们的艰苦创业及留给他们的宝贵遗产,柯迪文言语间依然充满虔诚,并用“先父”称呼创业先辈。


在柯迪文看来,巴斯夫悠久的历史和“先父”们留给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


第一是一体化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当年巴斯夫成立时,工厂出产的产品之一其实是当年的一个废弃产品煤焦油。他们发现在废弃的煤焦油当中可以提炼出氨,这也是生产染料的原料。巴斯夫迅速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可以把一个废弃产品开发成一个有价值的市场产品并推向市场。“今天我们还一直在沿用这条准则,巴斯夫一个装置的废弃物,往往成为下一个装置的原材料,这成为巴斯夫的传统,这也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柯迪文表示。


第二是创新。当时公司成立时只有四个人,其中两位是科学家。一开始巴斯夫就会雇佣科学家和有技术背景的人才。利用他们的思维去开发正确的产品,并不断地创新。“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我们也会坚持下去。”柯迪文说。


第三,对人的关注和对团队的关注。从1900年代开始,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的工厂就已经为员工提供了宿舍,还为他们的家属提供医疗等服务,并不断进行员工的内部培训,正是这些一直在推动巴斯夫的进步。


很简单朴实的三点感悟,却道出了巴斯夫这家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重要基因。151年由小到大,长盛不衰无疑是一种历史荣耀,这种历史荣誉感是融入每位巴斯夫员工骨子里的感悟,也是每次开拓新市场的原动力。


老板秘籍


1、如何在安全、环保方面成为国内示范企业?


我们是第一家倡导用双壳船这种更专业的船使得液体化学品在水上运输变得更安全、环保的公司。我们现在是第一家在扬子江上用双壳船进行运输的企业。我们通过使用这种专业的船,提高了化学品交通安全的水准。因为,我们在莱茵河上使用这样的运输船,那么我们也要在扬子江上使用同样标准的船,巴斯夫在全球各地的安全标准都是统一的。


2、如何预测和共创?


在研发二期中我们新设了亚太区设计中心,主要对一些本土化市场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市场调研跟客户共同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我们做市场调研并将趋势预测反馈给客户,客户也会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这是双向沟通,也是非常有成果的合作。举例说,客户对色彩进行预测,他们会预测年轻一代会更喜欢什么样的颜色,这对汽车行业的客户很重要。如果他预测出来的颜色正好是市场需要的,也是他们可以提供的,那就是最好的。


柯迪文简介


1967年出生于德国兰茨胡特。1995年毕业于慕尼黑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他于1995年加入巴斯夫,并从2012年起担任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目前还兼任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总裁。柯迪文于2015年10月获得“国家友谊奖”殊荣并获得李克强总理接见,“国家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在此之前,柯迪文曾担任位于比利时的巴斯夫安特卫普基地生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高级副总裁。其还曾担任巴斯夫匈牙利和东南欧区总经理、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无机化学品和中间体全球采购总监、路德维希港基地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研发和生产等职务。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接任巴斯夫亚太区总裁(职能管理)、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


(吴清 中国经营报记者)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王晓明:金融扶贫应坚持“造血式”脱贫

    下一篇:包玉刚家族代际传承成效面面观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