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三大趋势开启人工智能“下一个风口”

2025-11-11 25 0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三大趋势开启人工智能“下一个风口”
人工智能未来有三大发展趋势:专用大模型、具身智能、平台经济2.0。


文|刘青青
ID | BMR2004


“人工智能是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思维的模拟,一个轮子是行动的模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2025网易未来大会上如此表示。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指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五个新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如今,人工智能基本沿着这五个方向发展。


过去8年里,人工智能的五大发展方向当中,思维模拟和行动模拟各占一半,并且快速发展。


在思维模拟方面,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当时OpenAI借ChatGPT来到人工智能思维模拟发展的最前沿;2024年,大模型Sora问世,可以用文字生成图和视频,走向了跨媒体智能;2025年,中国的DeepSeek引起巨大震动,在网上下载量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行动模拟也在不断发展,行动智能早期表现在工业机器人上,后来开始集中在人形机器人,近年又转向具身智能。


在潘云鹤看来,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解决了中国人工智能“从0到1”的发展问题,现在人工智能的第二个规划《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已于2025年8月发布,要解决中国“从1到100”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将向各个方向进行渗透。


“随着人工智能第二个规划的发布,今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肯定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形势下,人工智能未来有三个发展趋势。”潘云鹤表示。


01

专用大模型重要度提升


潘云鹤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第一个趋势是专用大模型将越来越重要。


当前,大模型的发展方向由OpenAI引领,全世界纷纷向通用大模型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增加许多垂直大模型向各个领域进行应用。但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面临着“幻觉”难题——大模型生成与事实不符、逻辑不符、上下文不符的内容。


无论是答案错误的实时性“幻觉”,还是答非所问的忠实性“幻觉”,都困扰着整个行业。尤其是当前出现了很多智能体,在大模型给出答案的基础上智能体和机器人去执行操作,而且,在“人工智能+”中,大模型必将应用于工程、科学以及各种技术问题,由此“幻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潘云鹤指出,要解决“幻觉”问题,需要使用专业大数据来训练专业大模型。其中,专业数据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科掌握的数据,二是产业掌握的数据,三是应用数据。不过,这三类数据并未打通,产业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是多对多的交叉,目前全世界的大模型都为此头疼。一旦能实现用专业数据去训练专业的大模型,该大模型水平必将登顶。


正因如此,潘云鹤院士判断,当前大模型主流的发展道路是“先做通用大模型,再做垂直应用”,该路径还在继续发展,但深受“幻觉”问题困扰。但大模型还存在另一条更自然、更通畅的道路,即先用专业数据训练出多个高质量的专业大模型,再将这些“专才”模型交叉联合,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通用大模型。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中国应该两条路同时走。让现在有通用大模型的企业继续做通用大模型;如果某一个行业要重新做大模型,可以首先考虑与产业、高校、政府联合起来做专用大模型。


02

具身智能进一步泛化与深化


未来人工智能第二个趋势是具身智能将进一步泛化与深化。


具身智能中,从机器人的概念进展到具身智能,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例如智能终端,今后汽车就是智能终端的一种;智能设备、智能产品、智能家电等各种智能设备,也都是机器人概念的扩大。


“所以,我们要看到具身智能不能只盯着机器人,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人工智能+’就应该将人工智能与更广泛的产业结合起来,未来产业空间会更加广阔。”潘云鹤总结说。


与此同时,具身智能还会进一步向深度发展。首先,具身智能和智能体会很快地结合起来,目标是大模型为机器人提供知识,其他的感知、行动都由机器人完成。


其次,具身智能会向跨媒体智能发展。具身智能最早研究的是VA(视觉-动作)模型,视觉系统和行动系统让具身智能能够“看到”和“操作”。在大模型崛起之后,全世界开始研究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在“能看”“能动”的基础上实现“能对话”,不再需要通过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是通过语言对话实现交互。但是机器人仅仅靠“看”是不够的,还要能“触摸”,今后具身智能会变成VLA +力学模型。


从VA模型到VLA模型,再到VLA +力学模型,视觉传感器、力学传感器、文字反馈,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促成了具身智能跨媒体发展,而且还会进一步向深度跨媒体发展。


最后,具身智能还会向群体智能和人机融合智能两个方向迅猛发展,应用将更加广泛。群体智能方面,相比于同构群体智能(如大批无人机进行协同工作),异构群体智能更加重要,以宁波的智能码头为例,智能塔吊、智能运载车、智能堆码车能对环境进行感知,最后进行协调的动作。此外还有智能矿场、智能车间等群体智能已经出现。


人机融合方面,各种相关智能产品也在大量出现。以外骨骼系统为例,当前长三角已经出现了外骨骼生态产业,当生态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的外骨骼系统也许能发展到更高水平,以更低的价格,像中国的机器人一样卖到全世界去。


03

引领平台经济走向2.0阶段


未来人工智能第三个趋势是人工智能将引领平台经济走向2.0阶段。


平台经济是依靠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用算法和模型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新的商业形态,对整个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当中,有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飞猪、携程等旅行服务平台;滴滴、哈啰、高德等交通出行平台。而在当前,大模型的应用使得AI形成各种技术服务平台,平台经济出现第二类平台——新型智能服务平台,包括DeepSeek、ChatGPT等AI大模型技术服务平台;Claude、CodeGeeX等AI编程工具平台;Amazon MTurk、Scale AI等数据标注平台;AlphaFold Sever等AI科研平台,以及产业链合作平台、创新设计平台、内容创作平台、软件开发平台等。


这些技术服务平台的崛起正推动平台经济从消费服务型扩展至技术服务型,掀起平台经济的新高潮,这个高潮可以称为“平台经济2.0”,它的充分发展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工智能+”的行动方案,吹响了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的冲锋号。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AI 2.0在促进我国产业变革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一定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潘云鹤如是说。


来源|商学院11月刊

我也说一句

已经有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下一篇:广州科学城:打造“应用驱动+产业融合”的AI发展样板

    QQ空间 新浪微博 豆瓣网 微信

    请先来登录吧

    没有经营者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请先来注册吧

    已有经营者账号?立即登录

      报名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

      加入班级成功!

      请保持手机正常使用,我们会随时与你联系确认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