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正在经历像刘瑜所说的,“我曾纠结在很多奇形怪状的人际关系里”。
作为过来人的我想对你说:人总得经历几次自我消耗,才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也是确立以下三个维度的人际关系原则后,才最大限度地把内耗转化为养分。
《我就是演员》总决赛上,导师刘天池对演员宋轶所说的一番话,能开导很多年轻人。
宋轶曾跟刘天池私下诉苦,说她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因为嘴不甜,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并一直为此而紧张,甚至一度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压抑。
刘天池回答:“你只要去拿角色跟观众对话就可以了,不用学会那么多迎来送往,那个没有用,有用的是你一个又一个拔地而起的角色。”
在我看来,业务方面,宋轶的表演很有饱和度,在角色里情绪饱满,对细节拿捏精准;
配合方面,她被评价为“以配合和交流的形式,完成整个共通的表演”;
人际方面,过于圆滑、精通世故的人反而显得不够专业,会耽误精进业务和自我沉淀的精力。
写作这几年,我经常收到来自读者的许多打着“职场题”旗号的“人际题”:
“部门圈子难以融入,要不要跳槽”;
“年会要给领导敬酒,想想就尴尬”;
“羡慕同事人见人爱,自己却不行”;
“辜负了老板期待和同事信任,内疚到没法做事”……
其实,一个职场人,业绩最重要。
人际方面,有与工作伙伴高效合作的能力即可,不需要“死要合群活受罪”。很多人明明业务能力还存在问题,却非要避重就轻地谈论人际关系。
公司雇你来是创造利润的,不是搞人际关系的。工作是围着目标转的,建立好的同事关系只是完成目标的手段,只要做到不抢功劳,不搬弄是非,能礼貌待人就好。
想通这一点,很多职场困扰就能简化。
你会知道能不能融入圈子,不是衡量问题的关键,而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到底适不适合自己长远发展;
你会知道约着上厕所、茶水间八卦、请客吃饭等所谓和同事拉近关系的活动也不太重要。至于他们当你面、背你面说了什么,你都控制不了,索性少想为妙;
你会知道不需被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所绑架,与其担心别人怎么想,不如全面复盘,汲取经验,下次避免出错。
职场里,业务为王,可以合作,不必合群。
弱连接的人际关系,要么有趣,要么有用
弱连接的人际关系,介于职场和生活之间。
职场上,大多是同事;生活中,大都是没有利益关系的朋友。同事和朋友多数属于强连接,而接触频率较低的弱连接人际,没有明确的利益冲突,但未来可能会帮到你,给你提供机遇。
以前我参加过一个聚会,邻座女士得知在场有位妇产科医生后,就主动坐在医生身边,端茶倒水,夹菜递纸,打听兴趣,聊其所好,话里话外地暗示以后怀孕生子就去找这位医生,医生憋屈,饭友尴尬。
其实像这样的弱连接人际关系,你想和别人交上朋友,从不功利的角度讲,你要有趣;从功利的角度讲,你要有用。
有趣,未必是你满口段子,未必你们有共同兴趣,抛开兴趣在表面上的相似性,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才是有趣的内核。
有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置换,今天我满足你的需求,明天换你满足我的需求,取长补短,走向双赢,相互依存度决定关系的亲疏。
在弱链接的人际关系中,费尽心思讨人喜欢,很可能会自讨没趣。
所以不如修炼内功,摆脱内心贫瘠,提升专业能力,赚取社交筹码,要么有趣,要么有用,最好两者兼具。
《老友记》是我最爱看的电视剧,我发自内心地向往,希望过上这种爱人和朋友在身边,一起嘻嘻哈哈的生活。
几年前我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城市,当时我和两个女同事极为合拍,我老公也觉得她俩很有趣,于是一直藏在我心底的那个青春六人行的念头开始萌芽。我和老公,两个女同事,再加上她俩各自的老公,加一起刚好六人。
为了让自己梦想成真,我经常发起聚会,请客唱歌,但有时我老公不想参加。我同事偶尔提议女生聚会,致力于组六人行的我却都没把他们的意见放在心上。
各种不愉快的积累,终于爆发,最后我们连朋友都不能做了。
吃力不讨好,让我很委屈,其实想想,友情有点类似天然的地貌,联系过密,心里觉察到不舒服,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挽留没用,刻意而为的情谊最脆弱。
有人说,非要在人间建天堂,只会造出地狱来,我的经验告诉我,非要在朋友中“筹备六人行”,只会让大家渐行渐远。
正如周国平曾说:“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一个最合乎我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以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确立了职场、生活和弱连接中的人际关系原则后,想要减少人际关系的内耗,并转化为“养分”,需要以下这“一减一增”。
“一减”,就是对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尽快断舍离,那些当面笑嘻嘻,背面说坏话的伪朋友,以后见面礼貌微笑就行,不必走心深交。
投其所好,刻意维系,是一个人走向平庸的开始。人际关系这门学问没有尽头,诸多勉强,换来圆滑,实属无用。
像叔本华所说:“如果一个年轻人很早就洞察人事,擅长与人应接、打交道,在进入社会人际关系时,能够驾轻就熟,那么,从智力和道德的角度考虑,这可能是一个糟糕的迹象,它预示这个人属于平庸之辈”。
“一增”,就是和那些有趣、有才的人聊天,仿佛沐浴在一种“弱碱性”的有益环境中,获得新知、启发和力量,像这种让自己享受和成长的人际关系,当有误会和尴尬时,别任由它去。
曾有女读者私信给我,说和多年好友之间产生了误会,彼此心存芥蒂,双方渐行渐远,渴望和好如初,但谁都拉不下面子。如果我认识读者的好友,真想把那条私信转发给她看,让她们互知心意。
我曾和自己的好朋友因为误会,断绝往来好多年,冰释前嫌后,觉得当时鼓起勇气把心意告诉对方,我们就会又多几年好时光。当然这招适用于好朋友,跟一般人就显得矫情了。
松浦弥太郎说:“始终保持和睦气氛的交往很肤浅,你放下身段,不惜颜面,将说不出口、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语吐露,尽管过程痛苦,但是当伤口和裂痕被细心修补之后,双方的关系一定会更加深刻、丰富,体会到平静与满足的心境。”
总之,当你囿于人际关系时,让自己静下心来,分别确立自己职场、生活和弱连接中的人际关系原则,然后减少消耗性社交,增加滋养型关系。
(文章来源:哪梁爽哪喜庆)
全部评论